第二百二十六章 壯了但沒完全壯

其實,這些人並沒有他們所說的那麽慘。

唐國是講道理的,不會逼著讓你與家人分離,一般來說,就是請你來唐國,那你的家人也一並來唐國,給與府邸耕地,享受最好的待遇。

何況晉陽也不能說是窮山惡水之地,這裏治安太平,環境優良,很適合定居。

而他們不願意,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唐國的制度。

自從秦朝滅亡之後,法家的風評急轉直下,而暴秦的制度也成為了公認的苛政,雖然漢朝也是延續了秦朝的制度,可畢竟是做出了不少改善的,可唐國這幾乎是全盤繼承啊,嚴厲的社會氛圍,讓這些好不容易擺脫了暴秦陰影的大賢們感覺自己依舊生活在秦朝。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唐國若是也在中原,沒有外敵,那當然也可以推行寬松的社會氛圍,大家想做什麽就去做什麽。可唐國是有著強大外敵的,唐國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國力,那就一定得接受來自匈奴的無數次的劫掠,眼睜睜的看著發展的趨勢被匈奴人一次次的破壞。

張蒼是一個儒生,他能在唐國施行這樣的制度,顯然只是權宜之策,是為了保家護國。

離匈奴太近,休養生息的那一套是起不到什麽作用的,怎麽辦?只能以戰養戰,做一個暴秦,利用戰爭和耕作在最短的時日提升國力,為此,張蒼也不知挨了多少罵,可張蒼並不在意。

張蒼從來都不是那麽在意名聲的人。

劉長的激將法愈發的熟練,而在他的面前的這些大賢,卻都不像張蒼那樣能做到不要臉,劉長的激將,卻讓他們說不出話來。

唐國地盤很大,需要的官吏也很多……漢初因為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官員是非常充足的,你隨便找出個郡守,那都是侯。可底層小吏就有些不足了,人口少,認字的人更少,認字的都去遊學準備混上層了,底層的百姓顧著養家糊口,學室裏的學子也遠不如暴秦。

這些人則是能為唐國培養出足夠的人才來,這些人才未必就是頂尖人才,但是能達到可以在鄉中為吏的地步,那就差不多了。

因此,張蒼從不輕易放過這些人才。

這些人待在家裏隱居,實在是太浪費,倒不如在唐國發光發熱,做出一些貢獻來。

各地每年都會舉薦一些道德不錯的年輕人,來到國學裏跟著他們學習,不求他們能學到太多,能讀書,認字,書寫,知道律法,知道一些數算,就可以派往地方上了,能幹的下來,可以往上遷,幹不來,那就回去繼續耕作。

劉長當然也很在意這些人。

看著他們都不言語了,劉長這才認真的說道:“寡人也知道各位的想法。”

“然而,強行將各位留在唐國,卻並非是張相的本意。”

“匈奴勢大,不可輕勝。”

“此是危亡之時,不只是唐國之危,更是華夏之危也,昔日諸侯彼此征戰,卻還能聯盟,尊王攘夷……如今天下一統,諸侯皆兄弟也,而外敵卻更加強盛,甲士們奮力殺敵,群臣們思索著對策,百姓們辛勤耕作……寡人不才,卻也情願來鎮守這邊關,想要抵抗強敵。”

“在座的群賢,論學問,論才能,那都是寡人所不能及的,在這種時候,群賢何不為共禦外敵這樣的大事而效死呢?”

劉長說的很認真,眾人卻愈發的安靜。

“若有一日,華夏太平,匈奴俯首,寡人便再也不會攔著諸君……到時候,寡人令張相親自向各位謝罪!”

眾人急忙起身,拜道:“臣不敢。”

“為國家選賢舉能的重任,便交給群賢了。”

嚴肅起來的劉長,頗有威儀,幾乎讓人看不出這還是個不曾立冠的年輕人。

劉長在看望了國學的群賢之後,急急忙忙的回到了王宮,又派人邀請太尉前來商議大事。

可到來的卻不只是李左車一個人,還有典客馮敬。

劉長看著一同前來的馮敬,有些驚訝,李左車笑著說道:“得知大王召見,臣便請此人同來。”

“哦?這是為何啊?”

“大王在王宮內召見臣,定然是為了與匈奴的戰事,此人曾在雲中雁門久居,頗知匈奴之事。”

劉長讓兩人坐在了自己的面前。

劉長正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卻又看向了一旁的馮敬,他笑著詢問道:“如今的匈奴跟唐國比起來如何呢?”

馮敬很是嚴肅的說道:“匈奴強與唐國。”

劉長一愣,隨即生氣的質問道:“那先前唐國為何能劫走匈奴那麽多的物資呢?”

“這是因為匈奴的主力並不在,我們忽然襲擊,故而能取勝。”

劉長很不愛聽這個話,板著臉,大聲的說道:“我唐國坐擁七郡之地,糧食物資極多,能召集五十萬大軍,有太尉這樣的名將帶領,怎麽還不如匈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