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基建狂魔(第2/2頁)

這時候的隧道壁就變成了三層,最外一層是抵禦混沌升級版小宇宙膜,中間層是用作分隔作用的金光膜,最裏一層跟外面層一樣。

接下來就是用一艘工程艦船充當時空穩固設備將隧道最前端的三層膜錨定住,同時讓另一艘工程艦船充當時空扭曲角色並待命。

與之同時進行的,還有在隧道初始點和最前端放置大型空間橋的工程艦船。

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進行隧道翻轉了,以隧道最前端為支點,在隧道起點的工程艦船將隧道最裏層的小宇宙膜向四維翻轉,當翻轉到一定角度也就是內部隧道完全置於混沌海之後,這艘工程船就在被翻轉出去的隧道壁上開洞,然後往洞裏使勁放早已準備好的壓縮空間,於是……混沌海消融空間釋放龐大能量再次推動隧道翻轉。

等翻轉到已經計算好的角度之後,封堵這個洞然後在另一側開洞,減速這條翻轉的隧道,直到隧道重新便直!

這時候,隧道的長度就變成了之前的兩倍。

以此類推,接下來工程艦船就是通過之前已經放置好的大型空間橋傳送回來,再次重復之前的操作。

當操作被重復第二便的時候,隧道的長度就變成了最開始的四倍。

可以想象,假設最開始隧道長度是1,第一次翻轉後就變成2,第二次就變成4,第三次8,第四次16……

這種辦法因為呈指數增長,而且每次被折疊翻轉的隧道都是制作好的,所以嶽原舟才將其命名為‘預制塊指數折疊翻轉法’。

正是因為這個辦法,神舟文明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修這麽長的路。嶽原舟的新座駕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被制造出來的,所以基建號確實不是嶽原舟胡亂命名的。

而‘預制塊指數折疊翻轉法’這種方法必須要建立在第一種已經被命名為‘塔吊爬升法’的方法基礎上,只有用‘塔吊爬升法’修了一段距離之後才能使用。

而且不用想也知道,這兩種方法看起來雖然簡單,名字也比較土。

但真能玩轉得動的,除了神舟文明這種將空間向科技玩出新花樣的文明之外,估計沒有哪個文明能做到了。

因為這裏所用到的技術確實很高超,最低要求,其一是擁有智子當做高維觀測的眼睛。其二是要擁有豪華升級版的能抵禦混沌侵蝕的小宇宙膜技術,其三是空間切割技術。其四是充當隔板的金光膜技術。其五是超能量,有超能量才能將正一條隧道向四維折疊翻轉。其六便是空間壓縮技術。

而其他別的不說,超能量的制造就需要曲速水晶和賽博坦那種時空矩陣力學,曲速水晶的合成又需要空間科技、暗物質采集技術、靈魂科技。

這可都是資源,海量的資源。也許只有科技文明這種生產力爆表的文明類型才能做到這點。

以上全部擁有了,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推行下去。

所以說基建狂魔並不是說做就能做的,這不僅需要科技實力和先進的方法,還需要海量資源和強有力的文明領袖領導。

恰好神舟文明都具備。

這才使得神舟文明能在短短一千年內修出了大約一億光年的宇宙之路。

嶽原舟囔囔自語:“也不知道是什麽世界,竟然距離如此近。”

是的,才一億光年,這在宇宙之間算近了。

他話音剛落,踏上隧道的基建號就改變方向進入了便捷的大型空間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