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初步大一統

完成《引力子》這本書之後,嶽原舟便稍微閑了下來。閑暇當然是相對的,就是比之前實驗的時候少了很多事而已。

現在還是有事情做的,只不過沒有那麽迫切了而已。

其實原本他已經準備走了,畢竟這個黑麻麻的宇宙的確沒什麽留戀的。只不過卡爾這家夥還在用羽毛球文明研究死亡,所以他便打算等等。

當初小宇宙毀滅的時候,那個狂暴的引力波還有五年左右才抵達這個位置,所以卡爾還是有時間研究的。

嶽原舟也不急,幾年時間而已,到時候這個文明被黑洞吞噬之後再做打算,而且風雷還在八千光年外呢。

等卡爾研究完之後再去撈風雷,然後就可以離開這個宇宙了。

而這段時間裏,嶽原舟也不是啥都不做,他最近都在構想大一統理論模型,在引力子被他弄明白之後,大一統已經不再是海市蜃樓。

自從麥克斯韋把電和磁兩種相互作用統一起來之後,人們就已經踏上力的一統之路,它揭示了我們生活中幾乎一切宏觀物體表現都是電磁力。

不論是摩擦力還是什麽推力,壓力,彈力,阻力……它們本質都是電磁力。

就連光也是電磁波,也是電磁力的表現之一,大到電場、磁場,閃電雷鳴,小到走路打滑,通通都是電磁相互作用的結果。

事實上,物質的原始形態應該是非常簡單的,就像計算機運行用的二進制排列組合編制程序一樣。

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看到的是復雜的,我們看不到電磁波,但是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光,而光確實是電磁波。

這並不矛盾,我們只是看到了光裏面一小段頻率,我們所看到的實物都是眼睛裏的細胞對這些波段光反射的反應。

大腦再根據眼睛接收到的信號,把物體想象了出來。

從這點可以知道,我們其實看到的並非物質的本質,所以有一些電影裏也會出現,一個能看到電磁波的人通常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奇感受。

於是電磁力,這個強大的力量被掌握在人類手裏。

而在六十年代,科學家已經提出弱電統一理論,把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這種統一模型可以分別解釋弱相互作用力和電磁力相互作用的各種現象。後來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

除了引力之外,三大基本力已經被統一起來,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聯合米爾斯提出楊–米爾斯方程,用數學的方法解釋了電磁力,同時引入了場理論。細膩的用量子力學的方式,解答了微觀粒子之間的聯系運動,在它的基礎上,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出現了,一下子就統一了強力、弱力和電磁力。

人們早就知道,膠子是傳遞誇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光子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規範粒子,W及Z玻色子則是弱相互作用力的媒介粒子。

而如今嶽原舟找到了引力的媒介粒子,引力子。

他現在做的是把引力與其他三種力的關系弄明白,嶽原舟認為,把引力納入這種關系中,這並不是說將四種力糅合成一種名為大一統力的力。

“大一統力?”嶽原舟也不由想了想這個可能。

在宇宙大爆炸10~-35秒,宇宙同一場分化出四種基本的作用力。這一觀念推動人們不斷地尋求大統一理論,盡管道路艱難。

按照這個猜想,引力和其他三大基本力應該都是同一種力的不同表現形式,假如在宇宙之初,最先生成的應是引力,而不是四種基本作用力的統一體,這樣會更有利於四種基本作用力的統一。

引力是最先生成的力,跟據對稱性原則,與之同時生成的還有反引力,引力和反引力是相互矛盾統一的,它們在宇宙中是相等的。

緊接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中的引力和反引力的對稱性開始被破壞,由反引力分化出電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三種基本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反引力性質的力,它們是反引力的三種不同表達形式。這一點很像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的統一,二者是電弱力的不同表現形式。

由引力和反引力的統一,我們得到了宇宙基本作用力的統一,可以說我們找到了力的起源。

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出,把四大基本力糅合成一種名為大一統力,嶽原舟認為這應該是終極大一統,而自己現在算是初級大一統吧。

嶽原舟覺得這個太困難了,以如今他對引力子的認知,讓他看到了把引力和其他三種力相互之間協調作用的希望,他現在所研究的模型就是這樣。

在這個模型中,他可以同時讓這四種基本力相互協調運作,但卻不能讓它們四合一,該是引力還是引力,該是電磁力還是電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