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恒星驅動技術(第2/2頁)

就連烈陽這種精通恒星技術的文明也只是根據理論推斷紅矮星的下一階段可能是白矮星或者耗盡燃料變成棕矮星最後熄滅變成完全死寂的黑矮星,所以恒星驅動技術主要研究的還是大質量恒星和黃矮星。

黃矮星的質量如果超過1.44倍太陽質量,那麽它也會發生超新星爆炸,進入下一個輪回。

只有和太陽差不多大的恒星才會拋灑物質,留下白矮星內核。

就拿太陽這種質量適中的恒星來說,它目前基本上都是靠著氫聚變成氦來發光發熱的,當它內部的氫差不多消耗完時,就宣告它即將死亡。

不過這時候雖然它內部的氫消耗完了,但是在它的最外層還存在部分的氫,這個由氫包裹的外層由於溫度的上升而加速聚變,產生的熱量也持續增加,熱量增加意味著亮度也在增加。並且聚變的能量也慢慢向外層傳導,從而使恒星向外膨脹,這時候黃矮星恒星就變成了紅巨星。

處於紅巨星階段的恒星已經極不穩定,所以其核心將會發生坍縮,這會導致其核心的溫度繼續上升,此時其核心的氦已經處於電子簡並態了,也就是說物質內部之間的電磁力已經不足以抗衡核心產生的引力了,此時的氦原子已經被壓縮到極限了。

從現在開始,紅巨星將進入下一個階段,因為這時候的核心溫度已經達到一億攝氏度,於是氦核聚變發生,然後把氦元素進一步聚變成為碳元素。

由於此時的氦已經處於電子簡並態,隨著核反應溫度升高壓力並不升高,這等於說氦核聚變沒了束縛,於是就會發生氦閃。

氦閃可以瞬間釋放巨大的能量,從而使得核心的電子簡並態解除,然後恒星就會進入一段時間的穩定氦核聚變狀態,隨著氦的一步步減少,核心的碳越來越多,然後將會再次進入核心收縮外層膨脹的階段,如此反復幾次之後,紅巨星受不了了,最後通過爆發把除核心外的物質全部拋出去,只剩下一顆白矮星。

而烈陽的恒星驅動技術的核心便是驅動!這個驅動並不是趕著恒星到處跑,而是驅動恒星內部活動加快其這個過程,讓恒星在短短時間內爆發出他原本要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億年才釋放完的能量,這才是恒星驅動技術的核心。

這也是他們能讓超大質量恒星發生超新星爆發的原因。

當然還有附帶的快速吸收恒星能源的技術,這個能量吸收技術與其加速恒星演化技術一起就是烈陽的恒星驅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