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第2/8頁)

她忙得很,才沒有多余的精力關注在無關緊要的人身上。

平遠郡王府是聖上特賜給聶峋的府邸,雖然都重新修整好了。

可偌大個郡王府,穆昭朝得熟悉啊!

還有許多細節要一一增添完善。

雖然不與長輩同住,整個郡王府就只有她和聶峋兩個主子,但府邸有這麽大,下人就得有那麽多,這些人總要一一安排好,穆昭朝還要清理她手中的那些‘嫁妝’,還有成婚時收的賀禮。

更別說,莊子現在正值夏花花期,還有瓜果上市,雖然桃枝已經完全能上手,但有些事情,還是要同她匯報。

一樁樁一件件,她可是一刻都沒閑著。

還有就是,她私下裏還要抓緊屯糧籌糧,預備應對幾個月後的天災。

她不是神,只是個普通的肉體凡胎,並沒有自負地覺得自己能普度眾生,但能做多少做多少。

聶峋還給她尋回了土豆作為新婚的禮物,她還要安排土豆的種植培育。

有時候聶峋下了職回家,發現阿棠都還在忙,有時候還要忙到深夜。

好幾次都是被她強制抱回床上,強制她休息。

這種狀態一直到立秋。

天下大旱,多個省份顆粒無收。

民間開始流言紛傳,說是平遠郡王夫婦來自民間,本就是低賤之人,乍然富貴,德不配位,被上天懲罰,連累天下百姓遭殃。

流言十分荒謬,但越是荒謬就越是流傳得廣,更不用說流言本就是被兩人大婚刺激到的聶峘借助母妃和外祖家最後的力量而殊死一搏,故意為之。

這流言朝中並無人當真,但無奈餓肚子流離失所的百姓信了。

八月初二,欽天監占蔔,禮部籌備,皇上前往呈祥寺,為天下蒼生向上天求一場甘霖。

因著寧王還在閉門思過,便由禦王和宸王隨行伴駕。

呈祥寺位於西山城郊,一趟出行少則三日,多則五日。

為表誠心,行程安排的是五日。

聶峋則是留在京城,負責京城守防。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每日都有人來報皇上的行程,京城也一片祥和,都在等著一場大雨的來臨。

然而甘霖還未至,大長公主突然進宮,同皇後商議,皇上在前朝為國事擔憂,她們也當為皇上分憂,便由皇後娘娘下懿旨,召命婦進京,一同誦經祈福。

穆昭朝對這種事並沒有特別大的意願,再加上覺得大長公主此舉甚是詭異,原本不太想去。但她到底剛成婚,又是郡王妃,倒不好缺席,最後也只能進宮,但在換好衣服準備出府時,被匆匆趕過來的莫青盞攔住,說是聶峋收到了長公主的消息,京中有變,讓她先出去躲一躲。

備好的馬車,到底還是坐上了,但穆昭朝沒有進宮,而是直奔城門。

穆昭朝一行人剛出城,城門便緩緩關上。

大白天關城門,穆昭朝心頭頓時一沉。

她本能地想要下馬車,趁城門還沒關緊,回城去,卻被莫青盞及時攔住。

“王妃安然無恙,殿下方能無後顧之憂!”

穆昭朝擔心聶峋擔心的要命,但也知道莫青盞說的是實話。

她留下,只會拖聶峋後腿。

她不在,若實在沒有法子的緊急時刻,聶峋的武功造詣,保命還是沒有問題的。

時間緊急,若被大長公主知道和寧王知道她已經出城,怕是會派人來拿她,她不能給聶峋添亂。

最後看了一眼只剩一條縫的城門,穆昭朝這才咬牙收回視線:“走。”

千算萬算,沒想到大長公主居然會聯合寧王造反,這是原書中沒有的劇情,但她已經提前隱晦地提及過寧王和宸王之爭,聶峋早有準備,這次應該能安然度過……

馬車出了城就往南走,同早就準備接應的人匯合後,又掉頭往東,在一片密林繞了一大圈後,最後安置在了落霞山後山的一處農家小院。

當天下午,本該和皇後一起誦經祈福的大長公主,突然帶著寧王出現在百官面前,當著滿朝文武宣讀聖旨,直言皇上已被逆臣宸王囚禁,侍衛冒死送出一道陛下的旨意,傳位於寧王殿下。

滿朝嘩然。

原本的寧王一黨自然當即跪拜新君,大呼萬歲。

但其他人,並不認這道聖旨。

利益相關的宸王一黨,最先對這道聖旨提出質疑。

緊接著就是保皇派的合理詢問。

礙著大長公主的威望,在不知道真實情況下,保皇派初初的言論還算溫和。

但宸王一黨可就不一樣了,大長公主宣的聖旨裏,可是直接就把他們打成了叛臣亂黨,那是要殺頭抄家的!

他們直接就喝出了真相,大長公主和寧王才是亂臣賊子!

趁著皇上出宮,假傳聖旨,還反誣宸王殿下,狼子野心,其心可誅!

旁人或許不清楚,但宸王一黨可太清楚了,他們擁立的宸王殿下,並沒有在這個時候造反,造反的根本就是寧王和大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