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請出山三顧北茅廬,為自保立法約三章

◎三章合一萬字更◎

滅門,兩個丈夫也死的那麽殘酷,為何厄運總是糾纏她不放?

魏崔城慌忙說道, “對不起, 揭了你的傷疤。”

“沒有關系。”陸善柔說道:“有些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我八字硬,克夫克家人。有些人在我面前唉聲嘆氣說我命苦。一種貶低我,一種可憐我,這兩種我都不喜歡。你直接來問我原因, 是放下了成見,把我當個可以平等相待的人,只是好奇真相罷了, 我是很樂意告訴你。”

她如此坦然, 分明是把我當成自己人,魏崔城在錦衣衛訓象所獨來獨往十年, 以“不關我事”為生活方式,不搞人情來往, 頭一回遇到他有興趣,且人家也願意接納他的人。

魏崔城頓時覺得, 可能我並不喜歡獨處, 可能是我一直沒有遇到和我投緣, 相處融洽的人, 和她在一起太舒服了。

見魏崔城不說話, 也不告辭,陸善柔問:“你還有什麽想問的嗎?”

魏崔城說道:“沒有了。我……我這就走。”

“且慢。”陸善柔笑道:“我有個問題要問你——牟大人為何是你的幹爹?”

其實陸善柔知道答案, 她就是故意問的, 想要形成親密關系, 互相坦白很關鍵, 過程必不可少,就像做豆腐時加鹵水,得用鹵水點一點豆漿,才能凝結成形。

果然,魏崔城沒有保留,答道:“當年皇上還是皇子的時候,我爹娘和牟大人就跟隨在其身邊,是貼身保護的親衛,我爹姓魏,我娘姓崔,他們在紫禁城相識,所以給我取名魏崔城。”

“後來,我爹戰死,我娘病逝,將我托付給牟大人,牟大人擺了酒,認了我為義子,打小養在膝下……”

弘治皇帝幼年過的很艱難,當時萬貴妃冠寵後宮,為了她,先帝廢過一個皇後,據說,萬貴妃是個打胎小能手,宮裏沒有活著的皇子。

弘治皇帝的生母是看守內庫房的小宮女紀氏,紀氏生下皇子,都不敢公開,將兒子養在宮裏的安樂堂,安樂堂是宮女內侍們生病治療的地方,人性對柔弱的新生命有天然的呵護之心,在宮人齊心協力之下,弘治皇帝活下來了。

愛妃和皇嗣都想要,先帝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做不知,但秘密派人在安樂堂保護弘治皇帝,魏崔城的父母,以及牟斌都在其列。

後來,萬貴妃四十多快五十歲了,不能再有生育,先帝為了皇儲國本,就公開了弘治皇帝的存在——為此,生母紀氏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被“暴斃”了。

弘治皇帝登基之後,牟斌和魏崔城父母都屬於立下從龍之功的人,牟斌成了錦衣衛指揮使,皇帝心腹。魏崔城父母戍邊,保護邊關。

相識於微時,有過命的交情,牟斌又是以慈悲聞名的指揮使,面對昔日戰友的托孤,他把魏崔城當親生兒子養。

不,親生兒子還偶爾打罵,對魏崔城,他連一根頭發絲都舍不得傷著。

在他的呵護之下,魏崔城能一直任性的、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這也是陸善柔看中魏崔城的主要原因。

你我本無緣,全是我的算計。

打聽魏崔城喜歡看探案話本小說,陸善柔投其所好,開始寫《陸公案》,出乎意料的火了,流傳市井,一連寫了三卷一共十本。

連陸善柔都沒有想到,原本是用來“勾引”魏崔城的誘餌,意外成了她愛好,真正的愛好。

話本小說娛樂了別人,在寫的過程中也在撫慰著陸善柔的內心,讓悲傷和憤怒有一個發泄的途徑,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所以,陸善柔覺得,魏崔城不僅僅是她的獵物,也是她的福將,必須弄到手!

征服的欲望,會增添女人的魅力,魏崔城舉著燈籠下山,眼裏是路,腦子也是路/陸,陸善柔的陸,掛念著某個人,會不知覺的留意這個人名字的諧音。

他連夜把陸善柔的發現告訴了幹爹牟斌。牟斌拿著撕下來的歷書中元節那頁,當即手下去京城內外各個鋪房,詳查鋪房管轄的街道是否有在中元節出殯的、且途徑北頂附近的人家。

大明北京城按照裏坊劃分,一共三十六坊,每個坊分若幹個鋪房,一個鋪房管幾條街道,是最底層、也是最小的管治安的機構,比如陸善柔所住的澄清坊就有九個鋪房。

京城內外一共有六百七十個鋪房(注:各位看官可以理解為現代的街道派出所,只是鋪房的管轄範圍更小,現代北京有四百一十六個派出所),要得到所有鋪房反饋的消息,至少要半夜。

魏崔城說道:“義父,你先去睡,我在這裏等消息。”

經歷了太子離宮出走和鄭旺妖言案,牟斌憔悴了,一下子老了十歲,魏崔城面上淡淡,其實是心疼幹爹的。

牟斌冷哼一聲,“現在知道叫義父了?在北頂的時候,一口一個牟大人、指揮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