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厚積薄發,第七識巔峰的境界!(第2/3頁)

很快,又成了撲擊松鼠的鷹兒,展翅翺翔,卻聽得破空聲襲來,想要躲避,又沒有經過特殊的訓練,被一箭準確地貫穿身體,無力墜落……

又有久旱無雨,滴水都無,生命力再是頑強的獸類族群,也橫屍於幹涸的河道上,具備再強的獵殺本領,亦是無用……

如此種種,渾渾噩噩,本能求存,深刻地展現出,為什麽惡人對於來世貶為畜生那般恐懼……

但李彥偏偏專挑獸類,籍此體驗生死間的沉淪與恐怖。

這份機會太過難得。

換成三界正常之際,地府是萬萬不會容許有仙人在奈河橋如此停留,更參與到輪回之中的。

悟空大鬧地府,可以打殺陰差,勾去生死簿,但要這麽做,幽冥教主立刻會出面阻止。

如今地府混亂不堪,最初來此,還有日遊神和夜遊神時時看護,現在也去別處忙碌了,李彥自然不再客氣。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大唐世界中,為了自創功法,他也特意降低體質,體驗普通人的修煉過程,現在亦是同理,只是從人變成了獸類,經歷著各種當局者的“迷”。

秉承生命延續的渴望,在爭鬥中存活,在環境中進化,正是獸類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再堪破這層迷障,恢復到修行者自身所求,求長生逍遙,任憑滄海橫流,時光轉換,我自巋然不變。

這同樣是物競天擇,適者得存。

漸漸的,李彥覺得人與獸,於整個天地視角中,並無高下之分。

物競未必勝,適者未必存,都要看天抉擇。

正因為這般,當天地異變,三界才變成了這般模樣,高高在上的神佛消隱,風光的修行一並凋敝。

仙與獸,並無不同,環境一變,便大批大批地死亡。

“舊有的修行目標,早該改變了。”

“所謂仙人,要自成一體,不假外求,所謂修行,也要踐行物競之道,對抗天擇!”

“天地不足懼,前路不足法,規則不足恤,才是真正的強大!”

一念如此,李彥境界明澈,對於前行之路再無疑惑的同時,心識攀升,正式邁入第七識。

看似緩慢,卻是厚積薄發,自成一道,一入此境,就站到了第七識的巔峰。

佛門內有此境界的佛陀菩薩不在少數,但頓悟之後,李彥手腕的金絲閃了閃,沒入體內,同時周身毛孔放開,將天地元力納入體內。

無論是幽冥陰氣,還是血河怨力,亦或是足以化作黑泥的汙濁,都來者不拒,百川歸海,吸納進自身的循環。

這就不是那些同為第七識的佛陀菩薩能夠辦到的了,因為那些佛陀菩薩的第七識,是基於舊有天地的老路,而李彥探索的第七識,則是為了對抗新天地的全新境界。

當然,境界歸境界,還是要靠實際的操作。

得益於奈河橋上磨練的收獲,能夠駕馭極細微之處,那金絲於四肢百骸內穿梭,不斷調和各種力量,最終將之轉化為滾滾法力,充盈泥丸宮。

有了這份底氣,李彥仰首,雙目穿透虛空,看向因果長河演繹的無限可能。

三界之中,若論最為燦爛的長河,無疑是懸於天際的銀河,但現在的因果長河,卻毫不遜色於銀河星海。

悠悠歲月,因果長河,一個神話,就是浪花一朵,這每一朵浪花,便包容著一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片段,每一支小小的支流,就是一條關乎三世的完整鏈條。

如此才是真正的仙人掐指一算,盡知一切時,所能窺視的浩瀚景致。

不過想具體查明一切,依舊千難萬難。

李彥先是看向過去。

他要弄清楚,天地異變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是與玉帝的消失有關?亦或是外來的神秘力量?甚至是位於三界巔峰的存在,亦如道祖佛祖,做了某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可想要關注普通人的過去不難,比如日本的亡國過程,看似重大,實則在因果長河中不值一提,心念一掃,便歷歷在目。

但那些得到三神器承諾,在陰司可以卷土重來的修行高層,如安倍撤也、枯葉禪師的過去,想要查清就要耗費巨大的仙力了,因為牽扯的因果龐大至極,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撬動。

至於天地異變的真相,更是完全難以搜尋,連藏於哪一朵浪花中都不知曉……

“即便是仙人想要堪破真相,還是不能偷懶取巧,更別提弄清楚整個天地的改變了。”

李彥稍加嘗試,放棄了窺視過去,再看未來。

依舊不成。

這回倒不是耗損嚴重,而是未來根本沒有定數。

別說注目於浪花之上,即便只是心念一動,也會造成無數未來的可能由此消失,又有新的未來陡然壯大,取而代之,那時時刻刻的變化,連神佛都會覺得眼花繚亂,怎麽可能篤定唯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