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第七識第八識的前路,境界大漲!(第2/3頁)

“何況這種美好的背後,又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才是關鍵!”

李彥語出感慨,腦海中浮現出“赤煉”壓制本性的全過程,一路來到山頂。

站在這看似光禿禿,實則難得真實的山巔,他閉上眼睛,眉心泥丸宮躍動,開始吸納天地元力。

之前那些毫無汙染的天地元力,他沒有吸收,如今到了花果山,這清濁相交的人間氣息,終於能敞開胸懷接納。

或許是壓抑後的放開,亦或是環境的特殊,此番修行,順暢得不可思議,很快法力充盈,仙靈之氣也凝煉出了數股。

最關鍵的是,唯識勁在這個時候波動起來。

周遭的一切慢下,心靈清靜透亮,萬物的規律變化,循著冥冥之中的一線感應,映入心靈。

萬事萬物的規律,是可以被掌握的,但掌握的規律並非一勞永逸,它們依舊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所以即使是被驗證過的經驗,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得不再合時宜。

正如這個世界,曾經的三界安寧,清濁平衡,已然不在,處於一種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中。

而唯識勁前五識追求的,是肉身的規律,從第六識開始,正式超脫肉身,涉及精神的無窮變化,契合天地之間,冥冥之中的一線感應。

這是一個全新的境界,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博大精深,探索無窮。

因此還有第七識指末那識,第八識阿賴耶識。

對於李彥來說,名字不是關鍵,背後代表的探索之道才是永恒。

如今立於花果山頭,他福至心靈一般,那曾經迷茫的第七識,甚至連第八識,變得清晰起來。

“第七識,是要堪破本我的固執,達到無‘我’的境界……”

“從某種意義上,人生的煩惱就是源於第七識,因為人的念想時時刻刻以我出發,而佛則能斷我執。”

“斬斷自我的固執,就沒了諸多煩惱,而沒了自我的執著,也能與天地更好地交融,不分彼此……”

李彥眼中浮現出明悟。

他如果局限於大唐世界,那一輩子都無法堪破第七識。

因為大唐的天地元氣不理人,沒了環境的配合,悟出了也無用武之地,這其實就基本斷絕了悟出的可能,所以佛只存在於傳說之中,即便是如玄奘那般的聖僧,也只是體悟了第六識意識所用,依舊有著譯出經文,光大佛門的執著,無法堪破第七識。

而西遊世界的成仙得道,本來就是與天地呼應,第七識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也為第八識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第八識,是化播心識種子,統攝生命數據,一切所存。”

“斬斷了自我的固執,與天地無縫接納,一旦起心動念,也會產生強大的願力,這份願力就像種子,可以撒播出去,遍及天地……”

“什麽時候天地中滿是心識種子,自身又到了能化作一個大數據庫,溝通所有種子的地步,第八識就成了,世間一切也將無所遁形,再無秘密。”

這一刻,李彥想到了六耳獼猴在如來佛祖面前顯擺,以為這位佛祖也看不出自己的跟腳,結果被一語道破的情況。

四大菩薩斬斷煩惱,發下宏願,便是撒播心識種子,依舊是第七識的境界,但如來佛祖已經達到第八識,可以視作一尊智慧無量的巨大數據集合,世間萬物在其面前都無秘密可言,自然通曉一切。

不愧是萬佛之祖。

而能清晰地明悟這一點,對於他的修為也是一場關鍵性的突破,第六識已然圓滿,就等積蓄足夠,便可順理成章地踏入第七識,與諸多佛陀菩薩同等境界。

李彥心頭湧出歡喜,又有些啼笑皆非。

按理來說,他在佛門功法所下的苦功,遠不及其他,結果卻能一朝頓悟,自己難道真是天生的修佛種子?

不過第七識還要臨門一腳,第八識僅僅是有了明確的方向,要斬卻煩惱,更不可有絲毫自滿,要正視自己。

第六識是在水滸世界的大相國寺,觀看了旃檀功德佛和鬥戰勝佛的法相後,水到渠成後的突破,如今是在東勝神洲花果山上,有了更進一步的道路明確,李彥眉心一動,誕生了第一枚心識種子。

“是特意的指引與幫助麽?”

“不……”

“這或許正是鬥戰勝佛的心識種子,用自身的事跡無形中給予了激勵,誰兒時沒有一個頂天立地的齊天大聖之夢呢?”

李彥明悟到這點,一尊三頭六臂,面容威嚴肅然,各執佛門法器的金身浮現於腦海。

這是《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裏,對鬥戰勝佛的觀想,自從水滸世界領悟以來,幫了他不少忙。

此時此刻,打破觀想!

那金身寸寸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頭戴鳳翅紫金冠,身穿黃金鎖子甲,腳踏藕絲步雲履的身影,擎起兩頭金箍、中間烏黑的棒子,朝著前方猛然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