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龍神與真人(第2/3頁)

他先做,龍女隨後跟著做,垂了垂頭,清冷地道:“敖雪見過大明天子!”

“這人好大膽,面對陛下就作揖?”

“不,是他在帶著神龍行禮,你們千萬不要出去打擾!”

參見之意,是以一定禮節晉見上級,李時珍身為大明的子民,自是參見天子,但正常情況下,他顯然不能就這般作揖了事,而是要跪拜叩首,不然專糾百官儀表言行的糾儀禦史會立刻撲出,高呼失禮,將人拖下去杖責。

但現在沒有人敢那麽做,因為都看了出來,正是因為這位先行禮,龍女敖雪身為神佛消隱近千年後,首度現身的神龍,也向陛下率先行禮。

“好!好啊!”

關鍵的禮節問題解決,嘉靖眉宇間頓時湧出大喜之色。

當然最佳的情況,莫過於這位帶著龍女,一起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但那確實不太現實。

嘉靖向來難以滿足,此次卻難得地滿足了,長久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一個月的等待完全值得,這位道君皇帝飄飄然之際,也拱手為禮:“見過龍神!”

他的姿態無可挑剔,左手為陽,右手為陰,右手抱左手,右手大指壓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一鼓,是為萬物負陰而抱陽。

這是用於平輩或友人相見的禮節,與龍女施行這樣的禮節,就像是仙友互訪,顯然嘉靖將自己當成預備役的神仙中人。

不單是細節拿捏到位,嘉靖立刻開始封賞,要將關系確定下來:“朕久聞龍神降雨,潤澤世間,此番尊神出世,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當尊封‘昭靈沛澤普佑龍王之神’,禦制碑文,以時致祭!”

這個倒不是亂封的,歷史上的龍被歷朝帝王多次下詔敕封,對社稷風雨祈福。

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時期更是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到了明清連運河都有龍神,敕封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

相比起來,龍女這種不算大,但嘉靖顯然準備後面加封,不斷籠絡,自是不能一步到位。

“怎麽還沒完啊?”

龍女其實根本不在乎,她就希望盡快結束這種被許多不認識的生靈圍觀的場景,下意識地看了看李彥,然後才點頭:“謝陛下!”

嘉靖的注意力都在龍女身上,目光微動,立刻看向李彥:“李道醫復蘇神道,鎮倭伏魔,於國有大功,敕封‘守靜修真凝元致一真人’,賜玉帶冠服,建真人府!”

此言一出,但凡對於道教之事有所了解的臣子,都露出詫異之色,陶仲文一直喜怒不形於色,此時都忍不住目光沉下,陶世恩更是臉色劇變。

真人可不是隨便敕封的,最初的真人基本可以視作仙人,《黃帝內經》就有言,“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到了後面,真人的範圍開始放寬,存養本性、修真得道之人,可稱真人,並不絕對局限於道教,如醫家孫思邈,也被稱為孫真人……

粗略估計,歷朝歷代出名的真人,大概有兩百六十多位,看起來不少,實則平均到每個年代,就是絕對的翹楚了。

而到了歷史上的明朝,“天師”的名號都被降為“真人”,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跟大臣說:天是最崇高的,怎能有老師呢,“以此為號褻瀆甚矣,遂命去其正一教主天師之稱,改天師印為真人印,秩正二品。”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那樣的改動,天庭有四大天師,人間也有天師,只是從龍虎山張氏的代代傳承,變為了道門魁首,領道教事。

關鍵就在這裏,道教內部也有一個升階過程,為道士、高士、真人、天師。

陶仲文那麽得寵,一開始都是先封“神霄保國宣教高士”,隨後才被封為“神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最終再加封為“神霄紫府闡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

如今嘉靖僅僅是見李時珍第一面,就敕封為真人,如此聖恩,前所未有。

更讓陶世恩難以接受的是,李彥還遲疑了一瞬,似乎都不太樂意,才再度作揖行禮:“謝陛下!”

“將龍女帶來京師後,自覺得完成聖恩,就想要離去,重新當閑雲野鶴?”

嘉靖嘴角微揚,重新坐回龍椅之上:“李時珍啊李時珍,朕等了那麽久,好不容易盼到了你,怎麽可能再放走,你不想當真人,朕偏偏要你當!”

皇帝大為滿意,但禮官上前,卻傻眼了。

這兩位站哪裏呢?

尤其是神祇,更是從未有列於朝會上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