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逃過兩個世界的鬼子,還是撞上來了!(第2/2頁)

如此種種,嘉靖對於陶仲文恩寵更甚,封他為真人,禮部尚書,拜少傅、少保、少師,一人兼領三孤,今年祈雨成功,更進封為恭誠伯,封了爵位,位極人臣。

相比起邵元節在十幾年前就死了,七十五歲的陶仲文,正是當今道門最有權勢的人,又得皇帝恩寵,一個同姓陶的道士,號稱出身神霄派,確實會令人聯想,兩者之間會否是親屬……

但這種事情是心照不宣的,畢竟這種通天的關系,除非當事人承認,別人根本不能提及,否則就是朝那位真人臉上抹黑。

相比起張環,何竟更是想到在刑部任職的族兄,都在無孔不入的錦衣衛密探下不敢胡言,雙腿一軟,竟是險些栽倒在地。

“告辭!”

李彥輕松得到情報,也不再停留,拱了拱手,帶著女鬼走出院子。

他靠邊走路,腳步不急不緩,女鬼悠悠地飄在身後的陰影中,看向南京城。

上次來這座六朝古都,還是以“佐命”的身份,率眾圍堵大宋皇宮,拯救青天高俅。

現在自是大不一樣了,且不說兩個世界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世界,悠悠四百多年歲月,都是滄海桑田。

而最令李彥注目的,是街上行人的腳步匆匆,眉宇間的愁容,還有交談裏面最常出現的兩個詞匯,“韃子”“倭寇”。

宋朝時期的南方民眾,對於遭受異族侵略的北方,有一定程度的關心,但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生活,賦稅名目會不會增多,會不會變得更加嚴苛……

而這個時代的南方民眾,已經不得不關心北方局勢了,因為與自己的利益切身相關。

就在兩年前,北部邊軍糧餉不繼,兵部就拆東墻補西墻,把本該供應南京的糧餉優先轉運給邊軍,導致南京倉儲嚴重不足,後面還會削減軍餉,最終在歷史上的十年後引發兵變,反抗的士兵將兵部侍郎當街吊死,南京的文武百官嚇到狼狽逃竄的地步。

這是內部壓力,外部壓力那就更大了。

倭寇!

以前南方沒有外敵的侵擾,現在倭寇的出現,則讓南方各城鎮也連年陷入戰火之中,並且不比北方有明長城,從海邊登陸的倭寇往往防不勝防,令沿海地區的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北方韃子打進長城,南方人聽到消息後,也是很慌的。

稍微有些見識的,都清楚經過這次大亂,接下來的戰略目標恐怕又要轉向北方,對倭寇的防範力度會更低,靠近海邊的城鎮被燒殺擄掠的機會更大了……

“日本……逃過兩個世界的鬼子,還是撞上來了!”

李彥聽著聽著,目光冷肅。

唐朝時期,日本還近乎是一個沒有開化的蠻夷之地,大唐文明輕而易舉地入侵,一個移民政策,就足以讓小日子過得不好的島人自相殘殺,乖乖挖掘銀礦,毋須發動戰爭。

宋朝時期,日本正在閉關鎖國,存在感極低,大燕立國後,開始著重發展海軍,等到海龍號那樣的大船不斷改良,形成足夠規模的艦隊,就可以拿這個小國先練練手,用大炮轟開國門。

明朝時期,日本這次是撞了上來。

李彥其實清楚,倭寇主要責任在明朝的海禁政策,倭寇頭目也多有大明自己人,但身在南京,聽聞鬼子上岸,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這種既視感,頓時令人拳頭捏緊。

當然,這個世界目前還是迷蒙一片,事情要一件一件事做,他很快收斂了冷意,循著記憶,來到自己坐診的地方,百草廳陳家老號。

“李郎中……李郎中回來了!”

看著這道挺拔瀟灑的身影,醫館夥計先是怔住,仔細辨認後反復確定了,才一溜煙地沖了進去通傳。

李彥走進,不出意外地發現,一路上招呼之人表情都很克制,可還是流露出疑惑和避之不及的感覺。

疑惑的是這位被那道人帶走,怎麽沒有受到折磨,反倒變得更加出眾了……

避之不及的,自然是不想得罪那位被南京要員奉為座上賓的陶仙師!

李彥並不著急,來到自己的位置,默默等待。

不多時,一位掌櫃匆匆而至,上前行禮道:“李大夫,我剛剛通知了少東家,他馬上趕來。”

李彥開口道:“不必了,此次的風波連累了貴館,我想拿回藥箱,並辭去坐堂醫之職。”

掌櫃怔了怔,如蒙大赦,也不敢客氣挽留,立刻道:“好!好!”

一刻鐘後,李彥提著藥箱,帶著女鬼,走出百草廳,挺拔的背影在注目中逐漸遠去,直至消失在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