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既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夠草(第2/2頁)

但此時看到陌生的情節,聯系到歲安書院的首推,李師師猛然回過味來:“怪不得近來的第四冊與第五冊,辭藻優美,文筆華麗,還有令人驚艷的詩詞篇章,比起前三冊提升了太多!”

“但故事的風格是統一的啊,如果後兩冊是先生所著,前面的三冊……第六冊遲遲不出……”

“那沒事了,我們還是能等得起的!”

李師師態度立變,決定回去把前五冊重看一遍,尤其是真武聖君的篇章好好研究一下。

想到這裏,她眉頭微動,倒是若有所思起來。

這邊正有說不完的話,太陽已經要落山了,李清照看看時辰:“今日就到這裏……三娘,不得松懈,下次再考校你的功課。”

扈三娘聲音嘹亮:“喏!”

在顧大嫂等侍衛護送下,李清照並未回王宮,而是乘坐馬車去往李府。

到了府門前的路上,就見母親王氏已經等在門口,她走下馬車,行禮嬌嗔道:“不是讓娘娘在家中等待麽?為何又跟女兒這般見外!”

王氏看到女兒容光煥發,眉宇含笑,心頭也是喜悅:“你父親是禮部尚書,我們更要遵守禮制,豈能有半點疏漏?”

李清照心疼母親,也知禮節確要注意,關心了彼此的身體狀況後,詢問道:“父親呢?還在禮部麽?”

王氏道:“省試將至,他回來的都很晚。”

李清照微微蹙眉,輕嘆道:“也不必如此辛苦……”

王氏攙著女兒的手,一起進了屋,屏退婢女後,挨在一起說話:“你父親如今是一品尚書,豈能不為朝廷殫思極慮?你放心吧,他心中有數的!”

李清照以前耳濡目染,對於宋廷大事也有所了解,在李格非參與簡王政變事件中,才力勸父親在家避禍。

如今為了避免後宮幹政,倒是盡可能不打聽外朝事宜,但很多情況也傳入耳中。

因為從一品的六部尚書裏面,就有她的父親,當朝國丈。

官居一品,權掌一部,女兒還是未來的皇後,如此位極人臣,其實是一件忌諱的事情,李清照對此很是有些擔心。

王氏之前比李清照更擔心,甚至苦勸過李格非推辭禮部尚書一職,現在倒是既來之則安之,總不能權勢享受著,風險卻不擔,天底下沒有這般好的事情:“六部職權提升,亦是氣象一新,你父親掌禮部,自當盡心盡責,為國家好好選拔人才,等到不負重托,可以放心請辭,安度晚年。”

李清照道:“請娘娘轉告父親,王上在宮中都多次強調,治大國如烹小鮮,無論有怎樣的宏偉藍圖,都得腳踏實地,一步步來,不可急切,今各部政效,強於前宋太多,他已經很滿意了。”

王氏大贊:“王上乃聖君,黎庶得安,百官正位,天下豈會不興?”

朝堂高層其實看得清楚,燕廷如今的高效,只是相對趙宋臃腫緩慢的行政而言,放在前唐也就是一般,但李彥確實不準備再加快。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格,用後世的觀念去要求現在這個時期,無疑是不公平的,甚至會遭到反噬。

比如明朝張居正改革時期,就是古代吏治的高效時期之一,“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這個描述肯定有所誇張,萬裏只是一個虛數,卻也強調了大明中樞對於遙遠的地方,也有著強大的行政控制力,這是相當驚人的。

只可惜在這樣高效的背後,也讓上上下下積壓了巨大的壓力與不滿,等到張居正一死,上下官員頓時松了口氣,政效很快回歸原樣,甚至還不如原樣。

這就是一個人的改革,人亡必定政息。

革新弊政,不能一味靠著個人威望推動,那樣注定推行不下去。

同樣要改變宋朝緩慢的行政,讓朝堂各部高效,勢必上下辛苦,正因為這個考慮,李彥才在稱王階段,加強六部的職權,尚書位高權重,其下官員水漲船高。

既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夠了草。

不過稱王時期的官位並非定制,接下來的稱帝,六部官品是否還能維持原樣,就要看他們的努力與成效。

跑出千裏馬的樣子來,草才會繼續管夠,不然打回原形,也怪不得人!

所以此時宮城之中,不僅是李格非所在的禮部,一個個部門都是廊下用食,專注統一,繼續工作。

別跟我說回家享樂,朝廷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