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宋廷又要和反賊議和了?(第2/3頁)

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南梁第六任國君梁元帝,十分頭鐵,定都江陵。

這皇帝沒什麽名氣,更出名的是他那個老婆,“徐娘雖老,猶尚多情”,也就是半老徐娘的成語出處,不過出處本身的“徐娘”並沒有姿色,反倒是相貌醜陋,年紀很大了還喜歡淫亂私通,後來才漸漸用來形容年長而頗有姿色的女子。

而梁元帝定都江陵,是有一定的政治原因在,此人本來就是鎮江陵的湘東王,手下多“楚人”,不想離開荊州故土,滅了宇宙大將軍侯景後,如果還都金陵,丟掉了荊州士族的支持,梁元帝覺得兩頭不討好,才在此定都。

那麽定都江陵的代價是什麽呢?

三年之後,江陵就被西魏攻陷,梁元帝被俘,以土袋悶死。

這位獨眼龍、綠帽王,用生動的反面例子告訴世人,南方就得定都金陵,只有那裏最適合為都城,其他地方都不行,任性的下場,唯有國滅人亡。

方臘早就有稱王建制的想法,遲遲不做,也正是因為江陵府不適合,他既然想成大業,就不能貿然為之。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宋軍再這麽攻打下去,怕是連老巢都沒有了,更別提什麽宏圖大志……

此時方傑來到面前,低聲道:“王尚書,我叔父的大軍何時才能回歸?如果再不回來,我們恐怕撐不下去了……”

王寅看著城樓上搬運屍體,士氣低落的守軍,趕忙大聲道:“請少郎放心,先撐不下去的定是宋軍,從敵軍將領就能看出,這宋江你們可有人知曉?此人不過是山東一小吏,正因為劉法投敵,賊廷對於西軍其他將領不再信任,才會讓這等人統兵!”

方傑情不自禁地點頭,其他將士聽了也放松了下來,直到又有親衛快步沖上:“朱知府拒捕頑抗,正在沖突,尚書速去!”

王寅臉色立變:“走!”

身為兵部尚書的他,負責守城交鋒,身為吏部尚書的王慶,則是安定城中。

而當王寅急沖沖趕至時,知府朱旦已經被拿下,王慶快步過來,用最簡略的話語道:“小衙內被宋江拿了,策反他裏應外合,是否應下尚且不知,但我不敢冒險。”

王寅明白了前因後果,深吸一口氣,感到大為棘手。

這和當年耶律得重處死燕雲的漢民將領時,遭遇的困境是幾乎一致的。

從理智上判斷,他們覺得這位率先投靠方臘的江陵知府,不會再度倒戈,卻又無法確保萬無一失。

所以王慶抓人的行為,連王寅都挑不出錯來,但真正走到朱旦面前,王寅卻做出了與耶律得重相反的決定:“快給朱尚書松綁!”

眾人微怔,尚書之位是方臘的許諾,因為朱旦率先投降,稱王建制時準備封為禮部尚書,此時提起顯然持支持態度,王慶最先反應,怒喝道:“還不松綁!”

左右終於將五花大綁的朱旦松開,王寅攙扶起對方,沉聲道:“朱尚書不忿昏君弑母,喪盡天良,又感聖公仁德,才有了今日荊湖的百姓安居,豈會反復?”

朱旦如蒙大赦,感激涕零:“多謝大王尚書!”

王寅皺了皺眉頭,近來越來越多人稱他為“大王尚書”,這個稱呼無疑不好,有過於擡高的感覺,但與王慶同任尚書,又是同姓,確實不太好區分,王慶都自謙了,自己強行糾正,反倒顯得咄咄逼人。

又安撫了片刻,將朱旦親自送回府內,他疲憊地按了按眉心,就聽王慶低聲道:“陽平兄,此事是我考慮欠妥……”

王寅搖頭:“並非如此,我其實也是在冒大風險,如果朱旦真的跟宋江勾結,以他在江陵府內的威望,後果不堪設想……但我的考慮是,現在即便拿下了此人,也會令人心動蕩,守城士氣再降,兩害相較,則取其輕,我只能信他!”

王慶沉默片刻,開口問道:“聖公大軍還是無法突破賊軍封鎖麽?”

王寅嘆息道:“種師道親率西軍阻截聖公於峽州,折可適則依舊與石將軍爭奪鄂州,而這區區宋江居然能對我江陵造成如此大的威脅,章惇終究是不同凡響,出兵果斷,覆我之心堅決!”

王慶忿忿地道:“也不知宋軍這般強硬,到底是為了什麽,我們拼得兩敗俱傷,讓燕賊不費吹灰之力,盡得南方麽?”

王寅微微眯起眼睛:“章惇之意,恐怕是要與北燕和談了,但又懼怕聖公在荊湖的威望,才要先行剿滅我們,重建江淮防線,才有些許談判資格……”

說到這裏,他都覺得有些唏噓。

朝廷跟反賊談判,還需要爭取資格,也太卑微了!

王慶嗤笑道:“若真是如此,這位章相公所想未免天真,燕賊已經占了襄陽要地,就是要打破荊湖與江淮的犄角之勢,他們便是滅了我們,也無法與燕軍談判,倒還不如與我們議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