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方臘:打我臉的不是燕王,是朝廷的挑撥離間!(第2/3頁)

而所詢問的男子,則是號“武尚書”的王寅,這位與大燕目前的兵部尚書丁潤相似,都是以武將擔任兵部尚書,作為方臘最信任的同鄉人,執掌著兵權,立刻行禮回話:“賊軍勢衰,正有越來越多的將士,得聖公仁德感召,棄暗投明!”

方臘微微頷首,顯然他麾下軍師所提議的戰術奏效,章惇的招安之策固然狠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宋軍中那群被招安的逆賊越來越不安分,再加上明尊教很擅長讓人投明,王寅所言絕非虛言。

他臉上浮現出喜色:“如今荊湖北路人心思定,據各州縣現有戶籍,再加上流民統計,我麾下已有三百萬百姓,能從弑母賊手中拯救生民,實乃我平生大願!”

這話一出,堂內部將的憤怒被沖淡,轉而露出崇拜,整齊劃一地拜下:“聖公出世,萬民之幸也!”

更有人道:“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聖公得荊南民心,當盡收襄陽一地!”

方臘目光閃了閃。

他不僅想跟燕結盟,在策略上其實也是效仿的,先將一地治理安定,去影響周邊的州縣,使得軍民之心歸附,再徐徐擴大地盤。

如今所占據的,是荊湖北路,此地選擇的極佳,正是南方的戰略中心,四通八達,向東趨江南,可攻趙宋新都金陵,向西溯巴蜀,可聯合如今禍亂巴蜀的楊天王,向南將治所在後世長沙的荊湖南路收入囊中,那片地域可是有近五百萬人口……

至於向北,或許就要與威風赫赫的燕軍起沖突了。

因為汴梁被兵不血刃地拿下後,京畿盡為鄉軍所得,然後又將洛陽所在的京西北路拿下,自此盡得河南之地。

而方臘軍往北,則可以奪取襄陽所在的京西南路,此地之前被郭康所占,但郭康禍亂地方,不得人心,被宋江挑起內亂,擒賊先擒王,勢力已經土崩瓦解,如今重新為朝廷收回,有兩萬西軍駐紮其中,防南更防北。

如此一來,三方勢力的沖突區域或許就在這一片。

“燕王盡得中原,本該去收服河東、陜西乃至關中、漢中,擴大北方的優勢,即便急不可耐地南下,也該進攻兩浙,不會直下襄陽,與我硬拼……”

這是方臘原本的設想,但現在他沒了把握,倒也做好跟對方拼一拼的準備,詢問道:“襄陽之地,經郭康荼毒,又被賊軍所占,百姓困苦,我若是出兵,更不可讓戰事反復,依王尚書之見,能否辦到?”

王寅臉頰的弧度微微繃緊了些:“聖公愛民如子,然襄陽重地,把守森嚴,各方覬覦,恐難以速戰速決,當徐徐圖之。”

一個問得隱蔽,一個回得委婉,但總結起來就是——

跟燕軍拼我們有這個實力麽?

沒有,還是別作死了!

方臘深吸一口氣,相信王寅的判斷,既然在武力上不能給燕王一個教訓,又轉向另一位面容俊朗,氣質不太沉穩的年輕男子:“依王樞密之見,燕王明明與我神交已久,卻突行此等惡舉,所謂何意?”

原著裏方臘的軍師,是明尊教出身的呂師囊,如今墳頭草已高,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人物接替了位置,樞密使王慶開口道:“聖公慧眼,我恰好有所猜測,恐怕驅趕使節所為,不是燕王之意,而是章惇之計!”

眾人聞言側目,露出驚訝之色,卻沒有什麽質疑之聲。

因為這位王慶,也是聖公的左膀右臂,與王寅號稱雙王。

不同於王寅是方臘的同鄉人,王慶是汴京戶口,父親還是富戶,趙佶遷都南逃時,跟著家人一起逃到了南方,但機緣巧合之下與方臘混到了一起,屢出計謀,建立功勛,也是他提議可以拖延時間,讓官軍內招安的叛賊繼續作亂,令其不攻自破。

如今見得成效,眾人十分佩服這位年輕又有機智的樞密院使,自然願意相信他的話:“章惇老賊入朝復相後,就施盡陰謀詭計,先是以小恩小惠,策反意志不堅的亂賊,這群人本就不似聖公,一心為民做主,貪戀那一官半職,被趙宋所用,成為弑母賊的臣子,試問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自己的父母?”

眾人連連點頭:“不錯!不錯!真是不肖子孫呐!”

王慶又道:“燕王能稱雄北方,也是如聖公一般,保境安民所得,英雄惜英雄,即便中間有什麽誤會,他肯定也會見一見使節,表明自己的態度。”

“如今不見一面,直接驅逐,恰恰證實了我的懷疑,這根本不是燕王之意,恐怕使節所見到的,都不是燕王的部下!”

大家恍然:“對啊,使節根本沒見到燕王,就被逐出,或許是章惇的陰謀!”“這是讓義軍自相殘殺,那弑母賊坐收漁利啊!”“幸好有王樞密在,不然大夥兒險些被賊人的奸計蒙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