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簡王投林沖,此天命也!(第2/3頁)

眾人文化水平比較樸實,一時間說不上話來,就覺得不對勁,還是宋清低聲道:“哪有占著半壁江山,甚至占著長安的節度使?”

穆弘啞口無言。

宋江趕忙道:“不能如此類比,林義勇是有大功,若非他帶領鄉軍,奪回燕雲,如今北地確實不得太平,陛下之前被奸臣蒙蔽,才沒有及時封賞,如今幡然醒悟,林義勇封王,鄉軍上下都將得到獎賞,豈不是好事?”

宋清擔心地道:“倘若那林沖……林義勇真的為燕王,以其如今的勢力,占據北方起來,卻是更加名正言順了,到時候劃江而治,朝廷難道就能坐視天下自此兩分?萬一再率鄉軍南下入侵……”

宋江起初也擔心這點,結合天書所學,倒是想明白了:“一切都有輕重緩急,如今荊湖方臘蠱惑民心,不斷擴大地盤,是為首惡,必須誅滅,等到安穩了南方,再言其他……”

“何況鄉軍的誕生,是由各村保正所聚集起來的鄉兵,這本就是朝廷之功,林義勇所做的功績,還是出於朝廷恩賞,他但凡有忠義之念,都會感恩戴德,沐浴在浩蕩皇恩之下!”

“身為燕王,率軍南侵,天下有志之士,定會共伐之,蒼天在上,也定不容!”

眾人這才明白,其實還是過河拆橋那一套,先將南方的反賊收拾了,等到徹底鞏固南方各路,再以大義名分收復北方,在此過程中,朝廷敕封的燕王之名,則成為穩住對方以及限制南下的阻礙。

憋屈固然憋屈,但朝廷對那些只要還未稱王建制的反賊,都無視一切過往罪責,統統招安,這似乎也算不得什麽。

面對如今各地亂局,此法或許是唯一的出路了……

直到李逵開口:“那林沖若是不受封王呢?”

宋江怔了怔,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自己當個官就如此興奮,那林沖也是一介白身,如今有名正言順的燕王,得朝廷認可光復燕雲的大功,青史留名,如此名利兼收,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如果真的還要得寸進尺,那就是……

“那就是亂臣賊子,其心當誅!”

只聽得咚的一聲,宋父的拐杖重重地頓在地上:“陛下敕封這等人為王,受了多大的委屈?林賊還敢不受,可見居心叵測,圖謀犯上久矣!北方被賊軍蠱惑的愚民,也該認清楚此人虛偽的真面目了!”

任誰被定義為惡霸,三代基業的宋家莊沒了,都會深恨鄉軍和那位總教頭,而聽著那蒼老猙獰的怒吼聲,堂內安靜下來,倒也大致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這和皇帝下罪己詔,是一個核心邏輯。

哪怕皇帝犯了天大的過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一個道歉就可以免除大部分罪責。

畢竟九五之尊都認錯了,你還想如何?

何況此番朝廷賞罰分明,還付出了實際行動,封異姓為王,自開國以來,前未有之!

這要是都不認,大義名分同樣歸於朝廷,民心也會有所反復!

宋江想到這裏,倒也徹底釋然了,對章惇升起由衷敬佩的同時,又有些擔心:

“現在就看章公何時能說服陛下,真正昭告天下,一定要快啊,趕在北方自己稱王之前!”

……

“章公終究是章公啊,我們的稱王大典恐怕要提前了!”

大名府內,蔡京看到機密營分享過來的南方情報,發出由衷的感嘆。

他曾得章惇看重,以龍圖閣直學士之身權戶部尚書,對於這位老相公頗為敬重,同時對於這次封王,看得比宋江深刻多了:“此計用正統、占大義、離文武、間士族,唯獨沒有顧及的,就是章公自身的安危……”

身後的梁世傑聽著,對於前兩點“用正統、占大義”是清楚的,一時間卻沒反應過來為什麽是“離文武、間士族”,拱手道:“還望父親指點!”

蔡京淡淡地道:“封王敕賞一旦定下,傳入北方,鄉軍武將肯定全員反對,士人文臣卻是百般願意,恰好又正值北方舉行科舉,還不懂麽?”

梁世傑頓時反應過來:“父親果然明察秋毫,小婿明白了,士族確實希望總教頭接受朝廷敕封的燕王。”

“一來趙宋對待文臣的禮遇,會順理成章地繼承下來,這是士大夫所願;”

“二者他們中了科舉,相當於是趙宋與新朝兩個勢力的功名,都能得到認可,將來雙方相爭,無論哪一方贏了,都能得到任命。”

蔡京頷首:“正是如此,原本士人的態度在鄉軍裏面並不重要,偏偏這個時候,文官稀缺,對於各地的掌控還不穩固,總教頭才開科舉,暫收士人之心,現在章公提出封王,引導北方士族出面,時機正是恰到好處!”

梁世傑皺眉:“總教頭麾下以武將為功勛,恐怕不會聽從那些士族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