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希望你們從實力和地位出發,好好看一看在跟誰談判!(第2/3頁)

言下之意是,你還沒有稱王建制,就要取代趙宋發號施令,是不是太早了些?

李彥卻沒有行口舌之辯的意思,直接轉向蔣敬:“將昨日送至的戶籍拿來。”

蔣敬領命下去,很快帶著一群書吏上來,每個人手中都捧著一摞高高的戶籍文冊,整齊地擺放在桌上。

李彥拿起最上面四本,遞給蕭兀納:“這些都是從河北和山東匯總過來的部分戶籍副冊,沒辦法全部擡過來,但歸納的總本是齊全的,蘭陵王可以過目一下。”

聽到戶籍,蕭兀納心頭就是一驚,趕忙接過,翻看起來。

越看目光越是凝重,哪怕他城府極深,強忍住情緒波動,臉色的變化都遏制不住了。

因為這些總本實在驚人,上面詳細記錄了四路的人口面積情況——

河北東路(334萬人口):治所大名府,下轄瀛、滄、冀、博、棣、莫、雄、霸、德、濱、恩、清等州,該道面積90274665畝,戶數668757戶,人口334萬,每戶平均占134畝田地(非耕種地),人口密度為稠密。

河北西路(263萬人口),治所真定府,下轄相、浚、懷、衛、洺、深、磁、祁、保等州,該道面積95105145畝,戶數526704戶,人口263萬,每戶平均占180畝田地,人口密度為中等。

京東東路(408萬人口),治所濟南府,下轄青、密、沂、登、萊、濰、淄等州,該道面積143991135畝,戶數817355戶,人口408萬,每戶平均占176畝田地,人口密度為中等。

京東西路(263萬人口),治所應天府,下轄濟、徐、單、濮、拱等州,該道面積85667925畝,戶數526107戶,人口263萬,每戶平均占163畝田地,人口密度為中等。

“是虛張聲勢?還是鄉軍真的如此快地將河北山東全占了?”

蕭兀納想到鄉軍募兵的地點本來就是這兩地,這支軍隊的出現,幫兩地趕跑了遼軍,然後一直維持和平至今,其實已經知道,恐怕後一種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即便鄉軍的根基再穩固,想要真正消化掉這些地方,使得各地完全歸屬於新的政權,肯定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可這種統計已經足夠令人心頭悸動,甚至不知道這四個道的面積,是怎麽算出來的。

實際上,面積是根據北宋末年的史料,再換算成這個時代用的畝,與真實的肯定有所出入,但差距不會太大。

戶口方面則是早早就做好的準備,蔡京在河北時就統計了,梁山泊也早在山東進行這些匯總,主要是由出身濟州的金大堅和蕭讓負責,這兩位的能力也讓蔣敬都有了不錯的印象,準備提拔。

總而言之,這份戶籍歸納不說完全正確,肯定有缺漏遺失的地方,但大體的準確度還是可觀的。

如此一來,單單是河北和山東兩地,就有一千兩百萬人口,而燕雲之地本來有近兩百萬人口,這就一千四百萬了。

而遼國巔峰時期,總人口也只不過一千兩百萬……

當然,由於遊牧民族的特殊性,往往全民皆兵,遼國千萬級人口,都能拉出百萬級軍隊,還算不上窮兵黷武,畢竟他們不打仗掠奪,基本就是活不下去的。

反觀中原王朝這邊,宋朝暴兵百萬,就險些把自己弄垮了,現在李彥麾下一千四百萬人口,卻準備只養十萬鄉軍,只求精兵強將,與民生息。

所以李彥讓蔣敬取出這份戶籍總本,目的幹脆明了:

希望你們從實力和地位出發,好好看一看在跟誰談判!

蕭兀納放下總本,氣勢不自覺地弱了下去,努力保持的笑容,都多了幾分謙和:“其實寶祐之盟確實有頗多不實之處,但我大遼與貴方定盟,卻要有所名號……”

堂內眾人的呼吸都輕輕一屏,因為這或許就是將來的國號了。

李彥早有考慮:“此番與遼國定盟的,是‘燕’!”

他在燕雲起事,都城燕京,往前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建都在“薊”,不過到了如今,薊州往東偏移,是為同樣重要的薊州,燕州則成為燕京,對應到後世,都是北京的位置。

反正無論怎樣,以“燕”為名都是最合適的,現在也可以看成是與燕雲簽訂的盟約,省得打擾自己後續的節奏。

“唉!”

蕭兀納的算計落空,心中暗暗嘆息,卻也知道,對方稱王建制,乃至立國,都已經避免不了,頓時以最鄭重的態度開始談判。

說是談判,就是互相扯皮。

任何盟約都是如此,不可能三言兩語間定下,都是在不斷的討價還價之間確定對方的底線,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過無論是歷史上宋遼澶淵之盟,雙方白天打仗晚上談判,亦或是之前的宋遼寶祐之盟,雙方眉來眼去,各取所需,這次李彥都要硬氣太多,直接定下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