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大遼漢民,那麽忠誠的代價是什麽呢?(第2/3頁)

有些漢民將領覺得挺膈應,但也明白人家為什麽能當團練使了,有的漢民將領則馬上表態:“請孫團練放心,我們一定將信件上交!”

孫忠嗯了一聲:“現在這個關頭,一定要把每件細節做好,以示我等忠誠,萬萬不可懈怠!”

“我們都是一體的,任何一個出了事情,就會連累到旁人也受到猜疑,更會影響到燕雲的守禦大局,讓南朝得利,那就是誤國了啊!”

“切記切記!”

語重心長的再三囑咐之後,孫忠才帶著張起和謝武離開,剩下一群漢民將領也沒了交談的興致,各回各營。

在他們的心中,接下來無非就是據險防守,各司其職。

打仗很多時候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邊境的攻防對峙,無非就是一遍遍的巡視查漏,不給敵人可趁之機。

可當天半夜,外面的喧嘩聲就將不少人驚醒,緊接著如狼似虎撲的契丹親衛撲了進來,更讓他們勃然變色:“你們做什麽?我們是忠臣!忠臣啊!”

很快忠臣們就匯聚一堂,被押到了中軍營帳之內。

耶律得重端坐,周圍是上百披堅執銳的將士,而這些被帶來的漢民將領發現,已經有三人先到了,跪在地上,正是孫忠、張起和謝武。

在看到耶律得重身前的案桌上,堆放著信件,眾將這才深刻地感受到,孫忠三人的先見之明,同時臉色也愈發難看起來。

他們為大遼那般賣命,宋軍北上對峙了不到半月,身為南院大王的耶律得重,就對漢民將領不信任到這般地步,實在是令人寒心。

孫忠也意識到了這點,雖然高層的將領基本是契丹人,但燕雲之地的中下層卻有太多的漢人,再加上如今燕雲之地本就動蕩,他生怕引發風波,導致戰局生變,趕忙道:“這些信件都是賊人離心之策,臣等失察,還望殿下寬恕!”

“你們擡起頭來!”

一片壓抑的沉寂後,耶律得重緩緩起身,在眾漢民將領擡起頭後,拔出了佩劍,對準了桌案。

眾將領屏住呼吸,意識到了什麽,又暗暗松了口氣。

按照他們的理解,接下來耶律得重應該是一劍砍向桌案,然後高呼:“諸將敢迎林沖者,與此案同!”

但耶律得重這位南院大王要的,絕非這種流於表面的警告,他淡然道:“諸位應該聽說了,本王在曾頭市被宋軍區區一群鄉勇,打得大敗,只身逃回燕雲的事情了吧?”

眾將哪裏敢回話,趕忙又把頭垂了下去。

“我契丹勇士,勝利就是勝利,失敗就是失敗,沒什麽好掩飾的,但山東之敗,自然不可能是我大遼的軍隊不敵那區區鄉勇,而是被林沖設計,與曾頭市內亂所致!”

“從一開始,本王就不該讓曾氏父子和教頭蘇定自如行動,而是要將這群堡內能作主的人囚禁起來啊!”

耶律得重露出濃濃的悔意。

他如果真的這麽做了,就算遼兵在曾頭市內欺壓淩虐,沒了領頭羊帶領,剩下的人也只能強行忍耐,與外面的鄉勇團廝殺到底了。

如今亦是同理。

作為統治者,耶律得重自然知道,和契丹與女真族的關系一樣,契丹與漢民同樣矛盾重重,昔年遼太宗的“蕃漢分治”國策經過多年的政事腐敗,早就是口頭上的空話,尤其是此次戰爭的重壓,官府逼迫,災民處處,後院失火,流言四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人的軍隊準備重新踏上這片土地,任何一位契丹領導者,都不可能對麾下的漢民將領絕對放心,而耶律得重更是格外敏感。

關鍵是如何解決?

他想了很久,發現沒法解決。

因為漢人多啊!

根據後世的大致統計,這個年代的遼國總人口在八百多萬,其中契丹人有一百五十萬,只占百分之二十不到,漢人則有三百多萬,占據百分之四十,這些漢人大部分都居住在燕雲之地。

當然這個數字不見得完全準確,但有一點能夠保證,燕雲之地的漢民,其實是比作為統治者的契丹人多很多的。

用兩者分開的方式,解決契丹與漢民的矛盾明顯不現實,一分開如果漢民要造反,那就更簡單了,連監督的人都沒有。

其他方式耶律得重也考慮過,然後發現一個都不妥,還是得直指根本,效仿曾頭市那事後諸葛亮的法子,將有威望有能力的領頭者率先解決,防範於未然。

所以此時此刻,耶律得重來到孫忠身前,俯身道:“孫團練,為了大遼,你願意表現出自己的忠心麽?”

孫忠其實沒聽懂之前的話語是什麽意思,卻也沒有半分猶豫,砰的一個頭就叩了下去:“下官對大遼,對契丹忠心耿耿,如有違背,五雷轟頂,天日可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