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河北百姓的救星——林教頭!(第2/3頁)

李彥提議:“最好將大家召集,一起吃早餐。”

柴進先是一怔,他以前和門客都是分開吃的,但仔細想想,又覺得這才是應當,趕忙道:“好!好!”

很快,清池五村的保正和保丁們,都聚在寬大的後院中,擺上了三十幾桌,三百多人一起坐下,倒也壯觀。

李彥注意到,在這群漢子裏,史文恭甚至不是保正,而是一位保丁頭領。

保正除了武力,還要在村中有威望,能服眾,保丁就是純粹的民兵了,以這位的武藝,實在不得志。

但仔細想想,如果原著裏的盧俊義沒有出眾的相貌和家世,混得怕也是和史文恭差不多,空有一身本事,卻只能賣於地方豪強,得一個教頭之位。

史文恭的胃口很好,大口吃著羊羹,滿滿的一大盆,對於貴人來說大早上的吃這個未免太膩,他卻覺得正好,因為鄉民都是一日兩餐的,吃下去要頂一天餓,而他要打熬氣力,習練武術,更是極容易餓的,能有柴家莊提供的早餐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正埋頭吃著呢,就聽到一道清晰的聲音傳入耳中:“相信諸位都聽過澶淵之盟,也知道因為這個盟約,宋遼兩國之間,百年沒有開戰了。”

“而百年之前,遼國的太後和皇帝,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進入河北境內。”

“他們第一個戰略目標是定州,結果忌憚於駐紮其中的十萬宋軍,很快調轉目標,攻向瀛州,瀛州就在滄州的西邊。”

“為了攻下瀛州城,遼國的太後和皇帝親自擂鼓,鼓舞全軍士氣,主力更是集中於城下,日夜不停的攻打,還兵分多路,散在城外阻截援軍。”

“然而這樣的攻勢,在激戰了十多天後,依舊未能下城,遼軍只能灰溜溜地撤走。”

“連連受挫後,遼軍有意避開河北重鎮,即使攻打洺州、攻打大名府,也都沒有成效,只能一路南下,抵達澶淵,展開決戰。”

“後來發生什麽,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

鄉兵們有的聽著,有的目露茫然,有的對付碗裏的食物,但基本沒什麽回應。

別說保丁了,就算是保正,都是基本沒有文化的,與遼國簽訂的盟約,他們知道,百年的和平,他們也知道,但百年前兩國開戰的細節,他們不知道,也沒有興趣知道。

那個時候宋軍守城多麽勇猛,讓遼人二十萬大軍一路南下,沒有拿下任何軍事重鎮,與鄉人何幹?

說得直接些,他們根本不關心大宋與大遼如何如何,甚至不關心大名府和瀛州,他們只關心自己的鄉裏,只關心自己的親人和田裏的糧食。

但接下來,那道聲音所說的話,終於令鄉兵勃然變色:“從整體的大局上,遼人傾盡全國之力發動的攻勢,其實沒得到什麽收獲,但他們對於河北境內的傷害,卻是可怕的。”

“遼軍一路南下,長驅直入,糧草從哪裏來?人吃馬嚼,二十萬大軍啊,算上為士兵配備的家丁,實際人數肯定更多。”

“遼人是在河北就地劫掠,屠殺無數,才供養了全軍,持續了整場大戰!”

這一刻,不少人停下了口中的咀嚼,就連史文恭的頭都擡了起來。

他們還真的從來沒有考慮過這麽一個問題,直到此時才意識到,澶淵之盟簽訂的背後,是河北百姓的血海深仇,被輕松地拋到腦後。

如果說這是戰爭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接下來的話就更加寒心了:

“澶淵之盟後,兩國息兵,禮尚往來,互使共達三百多次,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大宋會派人在邊境賑濟,當年真宗崩逝的消息傳出,遼聖宗也‘集蕃漢大臣舉哀,後妃以下皆為沾涕’。”

後半句話大部分人都沒聽懂,但前半句已經讓鄉兵的呼吸粗重起來。

百年和平……呵,好一個百年和平!

和平的是汴京,和平的是南方,而不是與遼人接壤的北方!

遼國饑荒,官家大度,接濟遼人,那大宋的百姓被遼人殺害時,他們又在何處?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確實不可挽回,但這份血海深仇,不可忘卻,我相信你們也不會忘記!”

“因為遼國又宣戰了!”

“百年是一段很長的歲月,長到百年前西賊都沒有立國,長到一家人已經成長了六七代,但百年並不會改變遼人的習慣,他們此番入侵,依舊不會自帶糧草,然後會利用騎兵的速度分散,在各個村落搜刮肆虐,以供大軍所用……”

“而以單個村落的力量,絕對擋不住……”

有人砰的一下放下手中的碗,高聲吼了起來:“將軍不用說了,我們明白,殺遼狗!聚在一起殺遼狗!!”

一聲吼叫,接下來是此起彼伏的聲音,史文恭隨之一起起身,吼得格外大聲:“聚在一起殺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