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建立在趙佶痛苦上的新年,過得特別快樂!(第2/3頁)

李彥倒是沒有多麽激動,因為他很清楚,有些是偶然,有些則是必然,遲早的事情。

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送走了高俅,李彥想到宮內那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愈發覺得這個年必須過得快快樂樂,來到後院,給歲安一期學員上了今年的最後一堂課,展顏笑道:“明日你們若是願意,來我家中,過個熱熱鬧鬧的除夕夜如何?”

一期學員中,除了曹正,眾人都是家不在京裏,如花榮還有母親和小妹,張橫張順有兄弟倆在,其他像盧俊義、索超、安道榮、時遷、朱武都是形單影只,未免難熬,聞言頓時大喜過望:“多謝哥哥!”

曹正和蔣敬也羨慕至極,欲言又止,李彥見了笑道:“守歲的時候,你們還是要跟親人在一起,但來一起熱熱鬧鬧地吃個飯總是可以,我母親也十分歡迎呢!”

這句話把眾人最後的擔憂,也給消除了,歡呼一片。

倒也不是虛言安慰,當李彥回到家中,李氏聽說這些兄弟要來,頓時露出笑容:“那是好事,人多熱鬧,得好好招待他們!”

李彥笑道:“多謝母親。”

然後就見李氏熟練地取出名單:“二郎,這是近五日的媒婆遞來的人家,你好好看一看!”

李彥知道避不過,倒也十分坦然地接過。

林元景領命北上大名府後,家中就剩下母子兩人,李彥這段時間回去的不多,因為常常受到催婚。

並且範圍一再擴大化,流程一再簡單化。

比如現在,李氏幹脆將嫁妝單子直接遞了過來,並且介紹道:“二郎,這五位是將門之女,我覺得門當戶對,這兩位是士大夫之女,嫁妝更加豐厚,不過媒婆上門時,老是打聽你的書院,我不太喜歡,至於這些商賈的女兒麽,還要多多了解……”

李彥接過,看著單子上面列的清清楚楚的嫁妝,直觀地認識到什麽叫門當戶對。

北宋的婚嫁習慣,跟後世不同,與榜下捉婿的邏輯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女方貼錢,男方的聘禮遠遠不如嫁妝豐厚。

以致於形成這種風氣後,稍稍有點家產的人家,都不敢虧待女兒,怕嫁過去遭白眼,所以有些地方女嬰生下來淹死,就是因為怕以後出不起嫁妝,完全的本末倒置。

男嬰也逃不過,生下來扔掉,是更加普遍的社會現象,因為宋朝的稅負太沉重,各色人頭稅花樣百出,“丁錢太重,遂有不舉子之風”,生子不舉,就是生下孩子不養育,當然汴京見不到這種情況,要去外州縣。

李彥看著嫁妝單子,輕輕嘆了口氣。

李氏萬萬沒想到兒子看嫁妝單,居然能想到溺死男嬰女嬰的問題,還以為他不滿意:“這嫁妝不少了,再往上的話……啊,你是不是準備娶縣主宗女?那是反過來,要我們家準備五千貫的!”

正常人家嫁女兒都要倒貼,唯獨宗室嫁女兒能往回收錢,畢竟姓趙,金枝玉葉的名聲就跟樊樓的品牌價值一樣,總能賣個好價錢,富商往往也最喜歡選縣主宗女,娶個趙姓女回家,還能得個虛職官位,同樣是不虧的。

或許是六百萬貫扭曲了自己的金錢觀,當聽到宗室賣女兒只要五千貫,哪怕知道五千貫確實不是小數目了,李彥也挺不能接受的:“縣主宗女我不考慮。”

李氏有些頭疼兒子眼界太高:“郡主和公主的話,我們就攀不上了啊,那是和將門世家聯姻的,你父親如今又未入橫班……”

李彥也有些頭疼這位的效率,如果不是林元景官職還不夠,這位是真的能將目光盯上宮內的,趕忙道:“母親,你原來不是準備和李員外的府上……”

李氏臉色頓時沉重起來:“你提到這事,我正好與你說一說,李員外近來似乎遇到麻煩了,能不能打聽一下,雖然我們可能幫不上大忙,但若是些力所能及的,還是要出一份力的!”

李彥心想如果不是被我碰上,李格非全家完蛋不說,咱家都要受牽連。

當然,倘若不是他的出現,歷史上的向太後被趙佶順利鬥倒,自己氣得病死了,也沒有如今的一系列事情,所以救下這群本來要被卷入謀反大案的官員,也是消除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沒有什麽好居功自傲的。

所以他應了一聲:“請母親放心,我會打聽好李員外的事情,盡量相幫的。”

李氏點點頭,主要的工作就在相親上,又和他討論了一番如今讓媒婆來提親的各家女子。

李彥有一搭沒一搭的應付完畢,回到自己的書房,搖了搖鈴鐺。

一刻鐘後,小黑進入書房,撲進懷中,他抱著貓兒輕輕擼著,悠悠一嘆:“我現在才發現,李清照真的挺好的。”

原本首選原配,是因為他了解原配是賢妻,對於李清照則不了解,畢竟歷史上的才女形象只是遠觀,近距離接觸或許就不是那麽回事了,現在聽小黑描述,倒是一位有擔當的聰慧女子,比起這些前來說親的人家女子,又要了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