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從未見過如此囂張的反賊

“禦史在齋舍裏搜尋出大量的行賄證物,鎖定了十三名國子監官員和上百名太學生?”

“太少了,讓他們再多查,皇城司上下好好配合,明白了麽?”

太學門口,高俅望著裏面熱火朝天的搜查景象,撫了撫胡須,十分欣慰。

他此時已經想明白了官家的意圖,知道這件案子鬧得越大,越能制止那些愚民的謠言。

所以別說禦史摩拳擦掌,就算對方偃旗息鼓,他也要想方設法鬧騰開來。

正在這時,有邏卒稟告:“外舍生朱武,軟硬兼施,至今還未交代,接下來要帶入皇城司嗎?”

高俅擺手道:“給丁判官留著,做個順水人情便是,太學生遇害案讓開封府衙破了,也是皆大歡喜之事。”

邏卒領命:“是!”

高俅對於案情真相不感興趣,但想到之前官家的態度,突然問道:“林沖什麽時候離開的?”

手下稟告:“那位林公子很早就離開了。”

高俅低笑道:“果然是個不求上進的……”

他面色輕松起來,但心裏打定主意,哪怕此人再有用,只要進入官場,就馬上收拾。

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官家的寵信是有限的,必須提前剪除競爭對手。

同時自己也要苦練書法畫畫,官家喜歡撲戲,還得把相撲給練起來,得請些相撲名家……

當然還有皇城司的工作,等謠言停歇後,接下來就是抓“佐命”和找密詔了。

據宮內所言,當時太後臨終昏聵,被身邊的奸佞郭開騙著寫下了一份密詔,後來就不知所蹤,很可能也是落入反賊“佐命”的手裏。

那人到底藏在什麽地方呢?

高俅撚著胡須思考。

一道寬袍身影,從身後倏然間掠過,面具下的視線還朝這裏掃了一眼。

李彥越過了皇城司,來到了夜間的太學。

喧鬧的聲音,一如白日。

隱約的哭泣,卻代表著真正的黑夜到來。

發現高俅一眾皇城司之人,夜間跑到這裏站崗,李彥就清楚,宮中的趙佶又冒壞水了。

太學舞弊,是一件很敏感的案子,當年的大案從開始到結束,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一件本來在宋朝大環境下不算啥的受賄案,愣是給整個官場都帶來了一場巨大的震動。

為什麽會如此?

因為它涉及到了科舉的公信力!

當一個國家推崇以文治國,皇帝告訴全天下的子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時候,就要讓百姓覺得科舉是公平的,那大家才會削尖了腦袋往裏面擠,擁護這樣的朝廷統治。

這還真不是假話。

宋朝以前的寒門子弟,重點在於“門”,能稱門第的,哪怕沒落了,也只是沒了深厚的政治資源,依舊擁有萬貫家財,跟普通老百姓沒關系。

但從宋朝開始,寒門子弟就是後世理解中的真正普通人了,無論出身多麽低微,書童、孤兒乃至乞丐,都可以憑借自己的本事考取功名,是為寒門出貴子。

比如範仲淹兩歲失怙,母親改嫁他人,生活拮據,為了學習,他寄居在寺廟中,晝夜苦學,靠吃粥度日,最終高中進士。

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無奈帶他投奔叔叔,叔叔家生活條件也很差,就用秸稈在沙子上啟蒙學字。

甚至還有之前提到的千年第一進士科,裏面有位是書童出身,在侍候主人讀書時耳濡目染,勤學苦思,最終和主人一同考中進士,名次還在曾鞏和蘇軾之上。

更有不少乞丐出身的進士,無法一一舉例,這些人是真的從社會底層爬上來的。

所以士大夫享受的特權也顯得理所應當,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讀書成為士大夫。

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對於太學的關心,是很正常也很必要的,在這裏可以聆聽進士的講課,得到不少狀元出身的國子監直講授學,並且三餐免費,包食包宿,若是生出一個有天賦又好學的孩子,先入太學,再考進士,就能改變全家的命運。

而這樣的地方出了受賄舞弊案,自然會引發群情激奮,朝廷為了維護統治,也必須給百姓一個交代。

只是在此過程中,會不會牽連無辜,就難以保證了。

“禦史大動幹戈,會有多少無辜的學子遭殃……”

此時朱武立於窗邊,負手而立,眼神裏就流露出擔憂之色,又露出憤恨:“若不是那人翻看日錄,以開封府衙那個大頭判官的本事,是肯定察覺不到受賄的真相,我就能將那些博士慢慢殺了,不會鬧到如此地步!”

正喃喃低語,身後傳來聲音:“揭露真相的人,值得你恨嗎?殺光了此時的太學博士,又能否改變什麽?”

朱武轉身,然後猛地怔住,險些要揉一揉自己的眼睛:“你……你是‘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