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國之柱石,定海神針(第2/2頁)

狄仁傑松了一口氣,誠懇地道:“六郎知我!多謝六郎!”

李彥笑道:“也就是懷英你了,換成別人,恐怕就算知道不合適,也會心馳神往,那畢竟是宰相啊!”

苗神客情不自禁地點頭:“是啊,我等的畢生心願也是成為宰相,哪怕有幾分操之過急,但一想到那個位置,還是忍不住會心動,狄運使真非常人也!”

狄仁傑苦笑:“苗郎中謬贊了,我亦有此平生大願,只是驟得榮寵,恐有負於社稷,萬死亦難辭其咎!”

眾人生出敬意,但想到聖人迫不及待地越級提拔狄仁傑,背後展現出的緣由,又不禁心頭發寒。

丘神績眼見氣氛不對,幹脆代表大夥兒的心聲,問出最關鍵的問題:“六郎,聖人龍體抱恙,到了何等地步?”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雙目一眨不眨地看著主位,李彥並沒有故作遲疑,直接道:“如今還是未知之數,我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說盡力挽回。”

眾人怔了怔:“未知之數?盡力挽回?”

聖人自從勤政病倒,不再早朝,其實大家就有準備,只是不能確定時間。

畢竟先帝也早早病倒,後來又拖了十幾年才駕崩,聖人哪怕從小病弱,畢竟年紀很輕,才二十五歲,應該能拖一拖?

他們其實詢問的,就是會不會是近期,沒想到得到這麽個回答。

李彥不能細細解釋,他雖然相信在場的人,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在李弘的身體沒有真正好轉之前,這個口風是不可透的,卻也叮囑道:“如今朝中人心思動,尤其是那些本就不務實事,只知爭權奪利之輩,更是以為窺到了機會,諸位當各司其職,尤其是漕司轉運使,關系到各地州縣的行政效率,萬萬不可半途而廢!”

眾人稍稍沉默,臉色都有些難看,參差不齊地應道:“是!”

李彥正色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我知大家都難免擔心,陛下一旦病重,改革之策必遭反復,如今在漕司之上花費的心血,會付之於東流!”

“但實際上,人不亡政也息的情況依舊很多,每一項改革的推動,本來就是萬分艱巨的,我們甚至不能奢求短時間內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那根本不現實,唯有腳踏實地,每每進步一點,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讓我大唐盛世變得更加名副其實。”

“當然,這也不免有幾分空話套話的意思,事實上我也擔心至今所做出的改變,在將來的某一日同樣是毀於一旦,歷史又回歸到了相似的軌道中,並不以人力意志所轉移。”

“但若是全都是這般想法,或許我們至今還是分封制度,連郡縣都不復存在,那是大秦始皇帝做出的改變!”

“一千年了,中央集權,郡縣制度至今如此,再過一千年,恐怕也不會改變!”

“秦歷二世而亡,卻又經萬世而存,因為它推動的變革代代相傳,大秦的精神以另一種方式活躍在這片土地上!”

“所以!”

“近了說,我們最終的成果,若能影響到幾代人,已不負來世間走一遭!”

“遠了講,我們如今的作為,所有改革者做出的積極改變,都如大秦的郡縣,代代相傳,永不斷絕!”

“諸位以為如何?”

狄仁傑目光明亮,苗神客等人亦是深受感染,堂內眾人齊齊起身,誠心實意地道:“有李閣領在,我等的心便定了,願唯李閣領馬首是瞻,改變這世間的不公,代代相傳,永不斷絕!”

李彥舉杯:“恰恰相反,是有諸位實幹之人,才是我大唐之幸,天下萬民之幸!我敬諸位!請!”

眾人共飲,氣氛確實安定下來。

他們平日裏都是實幹之人,相信自己的功績,而非空口承諾。

可經此一役,才猛然發現,有一位領頭者,對於穩定人心是多麽重要。

只要這位最年輕的內衛閣領,忠武將軍回到了洛陽,信心就油然而生,工作起來也有了幹勁,對於未來更有了指望。

有這位國之柱石,定海神針在,大唐就不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