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朝著地上的神仙發展

洛陽。

韋承慶和韋玄貞在仆從的簇擁下,走在川流不息的街頭,明顯能感受行人的興奮之情。

此次聖人帶百官再至東都,入主紫微宮,可不比上次關內大災的不得已而為之,毫無疑問,接下來的洛陽,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中。

天下之中,也是天子坐其中。

對於京兆韋氏來說,這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是想到先帝在時,都沒有辦到在常規的時期,直接將政治中心東移至洛陽,更是心頭不安。

當然,這並不代表李弘比起李治更厲害,相比起政治手段,兩人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李治花了二十多年時間,將關內士族連打帶壓,李弘繼位後,在治國大政上,幾乎沿襲先帝,進一步削弱關中本位的影響,嗣聖這個年號還真沒選錯。

對於關內高門來說,他們既不喜歡激進的天子,比如楊廣繼位後,與當太子時判若兩人,最後把天下折騰得民不聊生,關隴集團也受到巨大打擊,但也不喜歡如此沉穩的天子,一板一眼之間把皇權抓在手裏,以致於世家騰挪的空間越縮越緊。

當然,由不得他們不喜歡,現在的聖人極受擁護,韋氏叔侄走著走著,前方甚至傳來歡呼聲。

“今日唱名,陛下恩賜諸士子進士及第!”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科舉放榜了,還是唱名放榜。

歷史上正常的唱名,要到宋朝由官家一一報出新科進士的名字,稱之為唱名。

而現在則是禮部官員,在高高豎起的皇榜邊上,反復喊出新科進士的名字。

這待遇自然比不上天子金口,但一聲又一聲的題名,已經讓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個被點到的士子更是昂首挺胸,滿是榮耀地接受恭賀。

韋氏叔侄停下腳步,站在不遠處聆聽。

不多時,韋承慶冷哼一聲:“山東和江南這下得償所願了!”

今科貢舉是第一次糊名,可以說得到了各州有心之人的關注,如今進士科放榜,錄取七十三人,其中出身關內的士子只有四十人,剩下的山東士族占了二十一人,最少的江南士族也有十二人入榜。

這種比例其實是正常的,二館六學聚集天下名師,所擁有的師資力量終究不是地方可比,哪怕山東士族再會考試,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還是比不過,所以公平競爭下,關內士族歷年積攢的優勢依舊會確保他們的人數最多。

可落差感就是這樣來的,以前進士科九成是他們的人,如今只剩下一半,隨著時間的推移,比重說不定還會變化,這就難以接受了。

而韋玄貞更看重如今禮部放榜的方式:“以前放榜是在禮部貢院,現在直接移到皇城之外,與民同賀,接下來還要聚眾遊街,是在擡高科舉出身的官員榮耀啊!”

這個年代的進士高中,還不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偏偏士子又重聲名,這種被人人簇擁的感覺,連韋玄貞看著都頗為羨慕,加以分析:“有此一遭,也是不枉多年苦讀,恐怕以後科舉入仕的士族子弟,會越來越多。”

韋承慶明白了他的意思,臉色沉下:“如果科舉入仕的官員增多,門蔭和其他方式入仕的官員,升遷之路將更加困難。”

韋玄貞道:“這也是無法避免的,才學之士自有驕傲,誰又願意落得個靠祖輩恩蔭的名聲呢?”

韋承慶皺眉:“老夫自然不可能排斥族內上進自強的風氣,一個世族想要存世悠久,才流輩出是必須的,可門蔭的優勢也必須保持,如果人人都靠才學,我關內士族的優勢就愈發難以維持了。”

這話很露骨,但也很實在,所謂特權,就建立在不公平之上。

世家最強盛時期,無疑是魏晉時期的上品無寒門,只要有個好出身,傻子都能身居高位,等到了唐朝正式實施科舉,已經大大削弱了特權。

所以五姓七家那種出了眾多宰相的山東高門,權勢不容否認,但真的沒有後世想象的那麽誇張,世家一再衰弱,到了唐時已是外強中幹,否則也不會被一波推平。

韋氏叔侄自然不可能有那等遠見,他們是想到如今關內年輕一輩的浪蕩無為,米蟲眾多,暗暗嘆息。

世道越是公平,高門的腐朽就越是無法掩飾。

兩人沉默片刻,卻又下意識地將目光投注到一位被眾士子簇擁的官員身上,韋承慶問道:“那是何人?”

韋玄貞道:“蘇味道,字守真,此人文采富麗,素有才名,高中狀元,被裴侍郎召為女婿,現在已是中書省主書,在士林中頗有聲名。”

韋承慶眼睛微微一亮:“裴侍郎的女婿,哪一科的?”

韋玄貞低聲道:“蘇守真高中狀元時,裴侍郎並無任何偏私,直到過了吏部銓選後,才正式結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