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造自己的謠,堵武後的路(第2/3頁)

李彥問道:“那關內士族裏面,能振臂一呼,秘密聚集各族的人有幾位?”

李德謇苦笑:“那就多了,基本參與過隋末亂世的功勛之臣都有這個威望,這裏終究是關中,這樣的人不乏少數,先帝也不會動他們的,而現在這些功勛之臣大多故去,你想要查十六年前的事,很難很難。”

李彥皺眉,十六年前確實還有一大批功勛之臣活著,如今則寥寥無幾,正好卡在這個時間點上,確實麻煩。

李德謇勸道:“元芳,先帝有讓長孫氏重回廟堂,傳續香火的遺詔,可見此事已經過去,你真的不必理會那些市井之言。”

李彥道:“但凡身居高位者,就沒有人人喜愛的道理,恨我妒我的人只會越來越多,讓那些家夥無能狂怒便是,我從來不會在意的,只是當年之事……恐怕沒那麽容易過去啊!”

實際上在弄明白啞叔的身份後,有關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原本不必計較,但他總認為“佐命”還有蹊蹺,包括此人最後神志模糊時所說的話。

再加上李彥很想查一查,嶺南長孫氏千人被毒殺的案件,如果能弄清楚當年關內士族是怎麽暗中行動的,對於那件案子應該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當然,那些事情還不急,李彥又與李德謇聊了幾句,雙腿自動導航,往練武場而去。

現階段他的目標很簡單,造自己的謠,堵別人的路。

尤其是武後的路。

……

大明宮。

永安殿。

李弘登基,武後正式成為太後,就搬入了這座昔日李世民計劃給李淵居住的宮殿裏。

實際上,別說永安殿,整座大明宮最初的規劃,都是李世民為了展示孝心,給李淵修建的。

玄武門之變歸玄武門之變,孝心歸孝心,兩者不挨著,這也是大唐皇帝的基礎操作了,代代傳承。

後來李淵不小心撒手人寰,宮殿的修建進度就停下,等到李治和武後上台,兩人花起錢來可比李世民猛多了,修建速度飛快,火速搬入舒適的新家。

而武後比起李治還要誇張,和楊廣一樣都是建設狂魔,哪怕如今權力縮水,在入住前還是好好命人修整了宮殿一遍,才不太滿意地住了進去。

高太監走入殿內,一看宮內靜悄悄的,內侍和宮婢們都幾乎踮著腳走路,就知道太後今日的心情又不好了,他也有些驚懼,緩緩地移了進去。

遠遠就聽到太後冰冷的聲音響起:“本宮被禦史參了多少本,才讓你們得以留在內文學館,你們居然如此辜負本宮的苦心,不聽學士講課,逃了大半?”

高太監一聽就知道教訓的是武氏子弟,太後近段時間為這群外戚,可謂操碎了心。

差點從最初級的《說文教義》開始教,還沒教會。

不誇張地說,高太監都能驕傲地挺起胸膛,他比許多武氏子弟強!

不過想想這些人的讀書時間,在嶺南流放中度過,倒也能理解為何如此。

所以武後也沒有放棄,將他們安排進了內文學館,讓那群大儒學士,好好教一教這些族人。

結果是太醫署的工作量大增,許多白發蒼蒼的老學士走著進去教課,擡著出來尋醫。

高太監腳步愈發放輕,落地無聲地走入殿內,就見武後端坐,濃密的頭發挽起高髻,臉上戴著紗巾,兩道強硬冰冷的目光透過輕薄絲羅,俯視下方。

以武承嗣、武三思為首的一群武氏子弟,正跪在下方,瑟瑟發抖:“太後恕罪!太後恕罪!臣等一定仔細去學,仔細學!”

武後凝視他們片刻,擺手道:“不必強求,你們願意留在內文學館的,就好好學文,不願意的,出宮習武便是。”

武氏子弟一聽要學武吃苦,臉色更見難看,卻不敢辯駁,唯唯諾諾。

倒是為首的武承嗣有些急智,眼珠子轉了轉道:“稟告太後,臣近來在坊間聽到一些傳聞,是有關內衛閣領李元芳的,不知可否講述?”

武後目光微動,倒也不藏著自己的意圖:“李元芳的傳聞?說來聽聽!”

現在滿朝上下都知道,李元芳和太後最不對付,並且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對付,確實沒必要掩飾。

武承嗣趕忙道:“臣聽聞,那李元芳與吳國公有關,傳聞是吳國公的遺腹子,要圖謀犯上呢!”

武後眼睛微亮,但念頭一轉,就搖頭道:“年齡對不上,就是遺腹子都不夠,這編造之人恐是市井出身,對朝中之事一知半解,膽敢抹黑朝廷四品要員,一旦抓住,定斬不饒!”

武後的意思,其實是可以通過殺戮,讓老百姓心中坐實謠言的真實性。

畢竟造謠者如果被殺了,很多人可不管是否罪有應得,而是下意識地往殺人滅口的方面想,子虛烏有的事情,只要足夠危言聳聽,也會變得真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