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少林方丈遇害事件》(第2/3頁)

想著少林寺的千年歷史,李彥入了正殿,目光從那些做工很差的佛像身上掃過,落回眾僧身上,看向年紀最大的惠藏:“你是寺中主持?”

惠藏想到剛剛法明的話,根本沒從這位身上看出半點佛意,反倒像靠著手下囂張跋扈的高門紈絝,板著臉,硬梆梆地道:“老衲乃寺中‘維那’,見過李機宜。”

李彥道:“那也是寺中三綱了,我讓主持和寺中僧官前來聽旨,你們磨蹭良久,卻有百余僧兵出現,這是又要重現武德年間的公然抗旨麽?”

惠藏臉色變了:“這話從何說起,我寺昔年十三棍僧助大唐攻城掠地,一向對大唐忠心耿耿,絕無抗旨之意啊!”

程務忠在邊上聽得嗤之以鼻,就偷襲成功了一座城池,到這和尚嘴裏竟然變成攻城掠地,是不是以後太宗都要是你們救的啊?

李彥則淡然道:“我從不聽嘴上辯駁,而看實際行動,隋末是隋末,現在是我大唐盛世,你口中說著忠心,卻敢怠慢聖旨到這般地步,還說沒有違逆之心,如此兩面三刀,又如何修你們的佛法?”

惠藏雙手合十,避重就輕:“李機宜不通我禪宗佛法,還是不要妄自評價。”

李彥不客氣了:“我確實不修佛法,卻知道你們禪宗始於達摩祖師,如今將之發揚光大的,是東山寺的弘忍大師和雲遊在外的慧能法師,你少林寺還差得遠,你更差得遠!”

五祖弘忍如今都在東山寺修持,歷史上武則天登基後,將弘忍的一眾弟子請入宮內道場供養,北禪宗成為“兩京法主,三帝師門”,地位比起少林寺不知高到哪裏去了。

六祖慧能則在南方立下南禪宗,這位就不必介紹,後世禪宗的主流,那四句佛偈人人都會說。

李彥對於這兩位還是很尊敬的,真正的佛門高僧大智大慧,再看少林寺這些身寬體壯,滿面紅光的僧人,就愈發不順眼:“似你這般貪癡嗔怒,樣樣不缺的僧人,竟然還是少林三綱?以你為綱,怎能教好這寺中上下?迷聞經累劫,悟則刹那間,你可明白?”

惠藏想到之前師伯點撥,不禁驚詫莫名,又想到法明之言,這位看似是俗世之人,實則是佛子臨塵,不禁道:“難道李機宜知我禪宗之學?”

李彥道:“慧能法師的‘頓悟’,神秀法師的‘漸修’,各有精妙,禪宗所學,確實很符合我的武學進境。”

關於神秀和慧能的南北禪宗之爭,後世都眾說紛紜,各派學者有各種分析,哪個更高明,哪個更實際,李彥不發表意見,他反正覺得汲取精華,都挺好用。

他每努力一次,就相當於慧能的“頓悟法”,平常的練武積累,則是神秀的“漸修法”,兩者相輔相成,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再看眼前眾僧,李彥不禁搖頭:“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都要求一個悟字,似你們少林寺這般整天俗務纏身,變成了廢悟,最終佛門寺院成了商賈生意之地,滿是銅臭,哪有半分禪意?可別辜負了達摩於此傳道啊!”

惠藏面孔漲紅,想要以佛法辯駁,但又害怕萬一辯不過,自己在寺中的威望必然一落千丈,心生退意,再度轉移話題:“李機宜既要在此傳旨,老衲這便是去請我少林方丈而來,請諸位稍候。”

不料話音剛落,李彥又皺起眉頭:“方丈?就算是大慈恩寺的普光大師,身為玄奘大師的弟子,都還稱住持,你區區一個少林寺,有何資格稱方丈?”

程務忠在邊上見他訓斥老和尚,偏偏對方還不敢辯駁,心裏已經足夠痛快,此時更是趁機問道:“李機宜,住持是何意?方丈又是何意?”

李彥心想問得好,解釋道:“佛門寺院現在的領導者,稱為住持,心住於法,弘揚傳續,謂之住持。”

“而方丈一詞,最初是仙山之名,海外仙山蓬萊、方丈和瀛洲,後來佛道兩家都有引用。”

“佛教《維摩詰經》中有言,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所住的臥室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

“這個前半句有記載,據說中印度毗舍離城有維摩居士的禪室,王玄策將軍親自量過,所住的臥室僅一丈見方,後半句就是弘揚佛法了,故方丈之稱,也可稱大德高僧。”

李彥不通佛法,但對於歷史上這些詞語的演變,卻是有所了解,唐朝的方丈一詞,最初是用來贊揚佛法精深,等到宋朝,方丈這個詞開始指住持的居室,向維摩詰看齊,再往後就漸漸引申為住持本人了,俗稱“方丈和尚”。

到了後世,方丈則完全淩駕於住持之上,無論大小寺廟,都會有住持,但未必有方丈,方丈需要有一定的佛學影響力,經過佛教協會批準,才可以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