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與武後隔空交手第一回合!(第2/3頁)

但事實上武後呵斥禦史台後,抿了抿嘴唇,也斜眼看了眼邊上的夫郎。

她原本已經制定好了收編梅花內衛,將之變為己用的計劃,不料明崇儼請命,李治在難得清醒時期的詔書,讓她的謀劃胎死腹中,此時心裏也在絞痛。

她的失落情緒只在一瞬之間,立刻又振奮精神,冷視群臣:“梅花內衛乃聖人親立,李敬玄一案,已證聖明,諸位各司其職,不可亂命,至於疏忽之責,我便赦免你們這次。”

群臣拜謝:“謝皇後!”

此事揭過,豆盧欽望再度出列:“皇後雅性恭孝,識達今古,治國輔政,與聖相合,臣請聖人效文獻故事,進皇後為天後!”

韋承慶等一眾臣子上前:“臣等附議!”

其他反對的臣子,先看了看禦史台,又望向兩位宰相。

原本四位宰相,李敬玄、戴至德、郝處俊、裴思簡,如今一個滿門抄斬,兩個閉門思過,只剩下裴思簡,還是偏於軍事的兵部尚書。

而新進位的宰相來恒,代表江南一系的利益,之前附議太子殿下提出的往洛陽就食後,就被狠狠訓斥,此時一言不發,顯然他現在謀求的是站穩腳跟,否則根本沒有發言權。

禦史台被一棒打蒙,宰相沉默,看上去擁護天後勢不可擋,可武後看著反對的大半臣子,眼中閃過陰霾:“此事由聖人定奪,倒是吐谷渾復國一事,你們議來議去,可有定案了?”

群臣心想你這娘們真會裝,如果不是你拖著事不辦,只想著當天後,早就下達旨意了。

裴思簡立刻出列道:“吐谷渾幾經興亡,百廢待興,今王城已下,各部望風而降,理應速令青海國主與光化公主回國,安定藩國,以穩邊境。”

武後冷冷看了他一眼:“涼州韋刺史上奏,吐谷渾今年受災,糧米不濟,若要安定吐谷渾,必供糧送物,然關內也有災情,隴右今年也欠收,糧米負擔,由江南漕運為主,來侍郎,你可有話說?”

來恒上前,心裏憤慨,嘴上卻不敢說:“最簡單的辦法,無疑是帶百官去洛陽,關內壓力瞬間降低,衍生而來的種種難題都得以解決,整個局面都能盤活,結果你硬壓著不走,問我有什麽辦法,我能變出糧草嗎?”

武後見他沉默,面色也沉下:“你得聖人信任,自該為上分憂,整頓漕運,加大江南漕米的輸濟力度,洛陽自長安這一段的黃河,河道狹窄難行,可有治理良策?”

來恒面色劇變:“災情之時,豈可治理黃河,請皇後慎重!”

這回連豆盧欽望和韋承慶都變了神色,關內是關隴集團的根本所在,你不能這樣折騰啊!

不料武後話鋒一轉:“此事確實難為,受災期間不宜動工,只是此次也將提醒諸位未雨綢繆,二館學士苗神客等人,才華出眾,可為輔佐,從今日起他們就助來侍郎,定漕運大計!”

眾人這才明白皇後的真實意圖,天後黨立刻高呼:“皇後聖明!”

反對黨心頭一沉,卻也無力阻止,只能眼睜睜看著武後步步為營,將昔日的北門學士重新擡上高位。

接下來的議事,雖然不再提天後之位,但武後每每都能想方設法卡群臣的脖子,讓他們難受無比,目的不言而喻。

讓我當天後!

他們無力阻攔,又不願屈服,目光頻頻望向那昏睡的聖人。

武後自然注意到了這點,臉頰肌肉狠狠抽動了一下。

此前李治給予群臣的印象:龍體欠恙,整日昏沉,大事全交給自己來決定……

如今李治給予群臣的印象:聖人依舊是聖人,麾下有梅花內衛,還不知道藏著什麽別的手段!

君永遠是君,吐蕃的贊普當傀儡當成那樣,還能有那般威望,何況李治?

武後收回目光,知道今日接下來不會有多少收獲,開始跟群臣鬥體力。

“臣等告退!”

當今日的議事完畢,看起來討論了近三個時辰,卻連什麽大事都沒有定下,群臣心力交瘁的退出紫宸殿,許多老者更是晃晃悠悠。

武後依舊精神奕奕,只是捏了捏眉心,開口問道:“明崇儼現在何處?”

高太監從陰影中站了出來:“回稟天後,明文學正在審理李敬玄一案,看似要速速定罪問斬。”

武後冷聲道:“明文學?哼,你應該稱呼他為明閣領,我倒是小覷了此人,居然對聖人如此忠誠,又有這般膽識!”

她看梅花內衛十分礙眼,偏偏動不了。

因為她的權威至今與李治保持一體,是皇權下的衍生品,如果梅花內衛真被裁撤或者壓制,群臣占到上風,那天後之位也就沒指望了,可謂一損俱損。

君與臣的權力博弈,是一門極為微妙的學問,武後在這方面的天賦極高,哪怕恨明崇儼入骨,也不會因為私人情緒犯錯,只是心頭難免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