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世鎮交趾

從五月春夏之交出兵到李桓押送著數萬青壯俘虜以及大大小小近百個部落的族長、貴族一起入京的時候已經是臨近年關。

得知李桓率領大軍自北方歸來的消息,天子朱厚照親自出城相迎,所流露出來的對李桓的恩寵只讓那些跟隨李桓入京的草原部族的頭人們看的艷羨不已。

在百官的簇擁之下,回返朝堂,天子親自召見了一眾草原上前來歸附乞降的部落族長、貴族。

對於這些人的安排,朝廷事先早已經有了決定,就按照先前所商議好的,對於這些前來乞降的部落,朝廷的安排就是在草原之上給這些人劃定放牧的牧場,並且在這些人的定居地建造大小的城池。

當然若是按照這般來的話,至少要在草原之上修建上百座城池,就算是有水泥這樣的神器做為支撐,一下子修建這麽多的城池也不是一個小工程。

最為重要的是,對於一些只有上千人的小部落,根本就沒有什麽修建城池的必要和價值,因此在朝廷一眾大臣對著草原上的輿圖一番劃分之後,對於那些小部落,相鄰的幾個或者十幾個小部落修建一座城池做為朝廷管轄約束這些部落的中心。

這樣算下來的話,在草原之上只需要修建二三十座城池便足夠了。

有先前被俘虜的達延所部的近十萬青壯大軍,再加上此番李桓踏平了數十部落所俘虜的數萬青壯,加起來單單是能夠拉出去用做苦力的青壯就有十幾萬之多。

對於這些俘虜,朝廷自然是不用像征召百姓一樣還需要給予銀錢,所以說一下子便省去了大量在人工上的開支。

有著十幾萬的俘虜做為勞力,不單單是可以在草原之上修築城池統治草原,還能夠修築一條條聯通中原以及草原幾座大城的道路。

相信有了這些道路的存在,就算是草原之上有人心存妄念,朝廷也足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暢通的道路調派大軍平定叛亂,不敢說百分之百的可以保證草原的穩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強中原對草原的掌控力。

時間一晃就是兩年的時間過去,這兩年之間,常年在外奔波的李桓倒是顯得清閑了許多,從兩年前北上鎮壓草原回來之後,李桓便再也沒有離開京師。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李桓就清閑了下來,執掌五軍都督府的情況下,李桓反倒是顯得越發的繁忙起來。

隨著大量權柄自文官集團手中奪回,五軍都督府開始履行其職責,而做為五軍都督府的一把手的李桓需要處理的事情之多也就可想而知。

這一日李桓出了五軍都督府衙門,一路向著皇城方向而去。

當李桓進入禦書房的時候,恰好趕上內閣首輔王陽明以及閣老楊一清幾人正向著天子匯報政務。

李桓坐在一旁沒有開口,而是聽著王陽明的匯報。

就聽得王陽明向著天子道:“回陛下,距今為止,朝廷共在草原之上修築了小城二十三座,並且以每一座小城為中心,劃分出府縣二十三處,另有大城十一座,有州府十一,並且派出大小官員上千人之多,已然初步完成了對草原的掌控。”

李桓在一旁聽著,對於這些數據李桓心中自然有數,畢竟每一處城池都要五軍都督府派出衛所兵馬駐紮,可以說為了加強對草原的掌控,朝廷單單是在草原這數十座城池便足足安排了有近十萬大軍。

十萬人馬乍一聽的確是不少,可是想一想大明為了防禦草原南下入侵的威脅,在北方足足設立了九邊重鎮,這九邊之地所駐紮的兵馬加起來足足有數十萬之多。

而如今北方草原臣服,相當於一下子杜絕了北方的威脅,而九邊之地也就不用再囤積駐紮大量的兵馬。

可以說這些駐紮在草原上的十萬大軍便是自九邊之地抽調出來的人馬,無非就是原本駐紮在九邊的兵馬駐地換成了草原,絲毫沒有給朝廷增加什麽負擔。

與此同時王陽明又道:“按照朝廷的規劃,從京師到宣府、大同,然後深入草原幾處核心大城的官道也已經竣工大半,至多再有一兩年時間,所有規劃的道路皆可全部竣工。”

李桓不禁眉頭一挑,修築道路可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說如果不是有那十幾萬任勞任怨的俘虜的話,朝廷單單是在人力上面的投入怕是都要數百萬兩金銀之多。

短短的時間內修築數十座大小城池以及數條官道,這要是征發勞役的話,搞不好就會引發民亂。

不過如果是用俘虜來做這些的話,卻是完全不用擔心這些問題,雖然說在築城、修路的過程當中,有著大量的俘虜因為高強度的勞累而活生生的累死,可是這也對大明沒有絲毫的影響。

甚至李桓做為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對於那些俘虜的境況是再了解不過,畢竟那麽多的俘虜,可是由五軍都督府派出人馬負責看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