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藩王船隊出海(第2/3頁)

只不過因為做為晉王封地的緣故,太原城的百姓日子其實過的並不怎麽好,畢竟晉王一脈紮根太原城上百年,歷代晉王將心思都用在了如何擴張晉王府的錢財上面來,所以說太原府絕大多數的良田幾乎全都入了晉王府的名下,就連太原城之中的商鋪,晉王府也掌握了數十上百家之多。

可以說拋開軍政方面的影響力的話,晉王府在太原城跺一跺腳那都要震上三震的存在。

剛剛過了元宵節沒有幾日,太原城一下子就顯得熱鬧起來,一切皆是因為一則出自晉王府的告示。

就在日前,晉王府貼出了一則告示,告示之中向太原府的百姓昭告,晉王一脈將遷往南洋裂土為王,封邦建國,因此招納四方百姓一同前往封地,但凡是有願意隨同晉王府一起前往南洋者,晉王府將會在封地之中一人賞賜百畝良田,並且一人給予白銀五兩。

這消息一出,可以想象整個太原府都為之震動了。

本來太原城便是北疆苦寒之地,比不得中原之地或者江南之地繁華,百姓能夠勉強糊口便已經是不錯了,如今晉王府的告示一出,自然是讓無數百姓為之側目。

晉王府之中,一身蟒服的晉王臉上帶著幾分期待之色看向王府長吏蘇暢道:“蘇長吏,事情都辦的如何了,如今前來報名的百姓大概有多少?”

可以說從京城歸來之後,晉王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如何規劃未來的封地上面,按照朝廷所言,其封地之中除了極少數的土著蠻夷之外,一切人口皆要他們自己解決。

便是晉王再怎麽的糊塗也清楚一點,那就是一個諸侯國的根本就是人口的多少,如果說人口稀少的話,他那諸侯國根本就沒有什麽存在的意義,若是人口眾多,不說其他,至少種地的人手是足夠的。

所以說晉王就想著到底要如何才能夠招募百姓隨其一同前往封地,在晉王召集了王府一眾吏員,經過了一番商議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府下屬的那些佃戶,其中不少佃戶可以說是幾代人都為王府耕種,完全依仗王府而生。

對於這些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王府附屬的佃戶,自然是優先選擇的對象,同時這些人對王府的忠誠度也是最高的,按照王府長吏統計,這樣的佃戶差不多有近萬戶之多,丁口約有五六萬人,其中青壯勞力大概占了有四分之一多。

這些依附於王府而存的佃戶差不多占了太原府總人口的幾十分之一多,而且這些佃戶的戶籍並不在官府黃冊之中,相當於是隱戶一般的存在。

數萬人數量已經是不少了,可是對於要在一片足足有數百萬畝良田的大島之上封邦建國的晉王府來說,這點人口卻是顯得太少了。

蘇暢深吸一口氣,看著晉王道:“回王爺,如今已經有大概近萬人前來報名,下官已經命人將這些人的信息登記完畢。”

晉王一聽不禁皺了皺眉頭道:“這都好幾日了,怎麽才招納這麽點人手,就算是加上王府的那些佃戶,也才不過六七萬人而已,這點人手夠幹什麽的,繼續招人,趁著朝廷允許,這一次前往封地,本王至少也要遷移十萬百姓前往南洋。”

蘇暢聞言忙道:“王爺放心,下官已經命人到處貼發告示,相信以王爺所開出的條件,到時候招納十萬人絕對不是什麽難事。”

晉王微微點了點頭,北地貧苦,以他所開出的那麽好的條件,想要招納一批百姓隨其一同前往封地絕非是什麽難事。

不過還有一點卻是晉王所不得不考慮的,那就是他要如何將晉王府所擁有的那麽多的財物帶走。

或者說是到了封地之後,他要如何建設封地,如何養活跟隨其一同前往封地的百姓,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晉王府之中金銀珠寶眾多,然而這些東西就算是帶到了南洋,帶到了封地也不能當做牛馬來使,當做糧食來吃用。

涉及到民生方面,可以說是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虧得王府之中有著分管王府各項事務的各個官員。

這些官員平日裏也就是管理一下王府的方方面面,如今卻是成了晉王的最佳幫手,在這些吏員的建議以及提醒之下,晉王派出大量的王府人手在市面之上開始采買大量的布匹、鐵器、藥材等等物資。

王府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大量錢財如同流水一般流淌出去,卻是換來了大量的物資進入到了王府的倉庫當中,然後裝上大車運往港口裝船。

聽著蘇暢匯報各項事宜的進程,晉王輕咳一聲道:“蘇長吏,搜羅船只的事情辦的如何了?”

船只的事情自然不是一件小事,如果說沒有足夠的船只的話,很明顯他所招募的人丁,采買的大量的物資都無法轉運到南洋去,這由不得晉王不關心其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