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此等利器,請陛下為其賜名

不過如今大明最是不缺的便是人力,至於說工匠,只要采取一帶多的方式,完全可以培養出大量的匠人。

說到底以大明如今的國力底蘊,只要說有著充足的銀錢砸下去,絕對可以創造出一個奇跡出來。

一根根的原木被運往造船廠,幾日之間,單單是南京城之中便尋回了數十根數丈長,陰幹了的原木,不過相比那些被倒賣出去的木料,這些怕是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一些地方豪強或者官員已經將一些木料用掉,面對李桓的威勢,這些人只能出高價懸賞,一時之間江南之地,不少貧苦百姓進入深山老林之中尋找那些百年老木,以換取大量的銀錢。

李桓留下了一筆高達二百萬兩的巨額銀錢,又留下了內務府、錦衣衛、東廠等幾方人手負責監督銀錢的使用情況。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擴建正式拉開了序幕,至少十幾家大小船廠進行擴建,開挖修葺新的船塢,以龍江造船廠為例,本來龍江造船廠只有六個船塢能夠用來建造寶船,可是在得到了李桓的命令之後,龍江造船廠直接一步到位,再開十個船塢,力爭年產三十余艘寶船。

與此同時,民間匠人陡然之間變得炙手可熱起來,成為了最為搶手的存在,大量的工匠被招納進入一處處船廠。

在李桓的要求之下,每一名技藝精湛的老師傅帶領著一名名新人,一邊造船一邊傳授技藝,若是以往的話,或許這些老匠人絕對會將一身技藝視若珍寶秘而不傳,但是架不住李桓的高額獎賞誘惑大。

每一名老師傅但凡是能夠帶出一名合格的匠人便獎勵五十兩紋銀,可以想象這樣的獎勵對於這些技藝精湛的老匠人有著什麽樣的誘惑。

在李桓看來,就算是這些老匠人能夠給他培養出一萬名技藝精湛的匠人,他也不過是要花費幾十萬兩的賞銀而已。

可是上萬匠人的價值又豈是區區數十萬兩銀錢所能夠相比的。

李桓兩世為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未來數百年的大勢發展,工業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高,而想要推動工業發展,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工業人才,放在大明那就是一名名的匠人。

無論是建造巨艦大炮還是發展紡織業又或者是未來研究制造蒸汽機,開建鐵路乃至冶鐵、煉金等,可以說一切都離不開大量的匠人。

南下南京之前,李桓可是先行巡視了工部所下轄的火器制造局、甲杖制造局、火藥制造廠、鋼鐵冶煉廠等大大小小數十個與軍械相關的廠局。

這些地方可以說是匯聚了大明最為先進的工業技術,聚集了相當一批技藝精湛的匠人,李桓一番巡視下來,掏空了自己記憶之中與這些廠局相關的種種資料。

無論是水泥燒制、蒸汽機還是火炮鑄造又或者是高鐵煉鋼,又或者是前裝槍、滑膛槍、線膛槍等等,李桓的確是對這些沒有什麽研究,更多的是前世那海量的閱歷以及閱讀信息之中的一鱗半爪的介紹。

以如今李桓的記憶力,卻是清晰的將之回憶起來,然後李桓將這些記錄成冊一一交給了這些最為精湛的大匠,命其研究。

這些可以說是涉及方方面面,哪怕是這些匠人能夠研究出一小部分來,那對於大明而言,也必然有著莫大的助益。

命人招募匠人,然後讓這些老匠人以老帶新,給予高額獎勵,李桓培養匠人的決心可謂是無比堅決。

江南之地大局已定,悄無聲息之間李桓卻是已經離開了龍江造船廠回返京師。

回返京師之後,李桓也不過是悄然入城面見天子,將江南之事稟明天子,然後在京師稍作歇息,不過數日之後便馬不停蹄的趕往百裏外的天津衛。

天津衛做為京師門戶,東臨渤海,北依燕山地跨海河兩岸,是京師通往東北、華東的交通樞紐,因為毗鄰渤海,又是重要的遠洋港口,素來有著河海要沖、畿輔門戶之稱。

此番開海,朝廷擬定暫設九大市舶司,其中之一便有天津衛市舶司,而此番李桓前來天津衛市舶司卻是有一件要事須得其親自出面督管。

距今大明開海的旨意下達地方已經有數個月之久,不提東南沿海之地大量的商人出海,卻說李桓聯合了一大批的勛貴並天子組建了一支商隊。

天子親自賜名為大明皇家商隊,可以想象這樣一支聚集了大明勛貴集團以及皇家的商隊到底有著什麽樣的影響力。

可以說大明皇家商隊組建之初便受到了文官集團的瘋狂彈劾,言及天子不該與民爭利,更不該將大明皇家商隊這樣一個有著鮮明皇家色彩的名號賜予一個商隊。

然而朱厚照何須人也,他又怎麽可能會為這些文官們所約束,甚至直接化名為朱壽,自封大明皇家商隊大總管,封秦國公李桓為大明皇家商隊副總管,成國公朱輔、英國公張侖等皆為副總管,這般的騷操作直接讓百官下巴掉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