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孤王是有天命的(第2/3頁)

也正是因為如此,寧王大軍這一路之上根本就沒有經歷什麽戰事,所過之處可以說是勢如破竹一般。

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寧王原本還有些謹慎的心思越發的膨脹起來,到了如今,寧王心中已經是對自己是不是能夠占據南京城,同天子爭一爭這天下充滿了信心。

在寧王看來,自己所過之處,到處都有地方上的豪強士紳親迎,這不正是人心所向的一種表現嗎?

他寧王相比天子更得人心,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寧王覺得自己這是天命所歸,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之位,注定是自己的。

浩浩蕩蕩的大軍宛如洪流一般向著南京城的門戶重鎮安慶而來。

安慶城做為南京城的門戶重鎮,安慶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如果說叛軍能夠攻破安慶的話,那麽便可一路順利無比的殺到南京城下,直接威脅到南京城的安危。

所以說安慶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寧王叛亂的消息早在半個月之間便已經傳到了安慶,當得知寧王叛亂這一駭人的消息,做為安慶知府的張文錦幾乎是第一時間便做出了反應。

要說這位安慶知府張文錦還真的不是一般人物,此人乃是王陽明門下弟子之一,雖然說算不得什麽驚才絕艷的人物,可是其能力卻是極得王陽明所看重。

李桓早就防備著寧王,而寧王一旦起兵造反,那麽在朝廷沒有來得及調集兵馬平叛之前,可以想象這一段時間絕對是寧王風頭正盛的一段時間。

寧王但凡不傻必然會將南直隸的核心南京城做為首要目標,那麽做為南京城的門戶重地的安慶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

李桓或許是沒辦法將寧王先行拿下,可是並不代表李桓就不能夠事先做一些防備,針對性的做一些安排啊。

所以說在王陽明的推薦之下,無論是能力還是性情都是上上之選的張文錦便被委任為安慶知府,執掌安慶民政之事。

張文錦畢竟只是文臣,雖有安慶重城在,一旦寧王攻打安慶城的話,那麽必然要有將領坐鎮方才能夠保證安慶城的安全。

為此李桓特意調派了都指揮楊銳執掌安慶府兵馬,甚至李桓暗中示意楊銳加強了對其麾下兵馬的操練。

不得不說李桓所做的這些安排在寧王起兵之後的第一時間便起到了作用。

張文錦、楊銳二人做為安慶府民政、軍事上的核心人物,第一時間便做出了反應。

在二人的相互配合之下,整個安慶城不到三日的時間便完成了防禦的準備,其速度之快遠遠的超乎想象。

所以說當寧王花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一路順風順水的率領十萬大軍殺到安慶城下的時候,所面臨的依然是一座做好了防守準備的安慶城。

安慶城之上,一身甲胄的楊銳在親兵的護衛之下站在城墻之上,同一身官服的知府張文錦居高臨下向著城外那黑壓壓一片的叛軍看了過去。

站在城頭之上,能夠清楚的看到城外那密密麻麻的人頭,不得不說十萬大軍聚集在城下,那種壓迫感還是相當之足的。

畢竟相較於安慶城中勉強聚集起來的八千兵馬以及五千精壯來,滿打滿算守城之人也就萬余人,可是城外卻是有十萬叛軍。

不過無論是張文錦還是楊銳二人看著城下的叛軍,臉上卻是沒有什麽緊張以及恐懼之色,反而是沖著城外的叛軍指指點點,尤其是知府張文錦同楊銳談笑風生,好像城外的那些叛軍不存在一樣。

而張文錦以及楊銳那種輕松的表情自然而然的看在一眾守城將士的眼中,當守城的將士看到自家大人絲毫沒有緊張以及恐懼的神色,原本看到城外那麽多的叛軍,心中的那點擔心以及害怕竟然一下子減少了許多。

卻說城外,寧王的車架緩緩的停了下來,寧王的身影緩緩的從車架之中走了出來,跟在寧王身邊的李士實、王綸、楊清等文武將領此時也都隨著寧王看向了前方阻攔住了他們去路的安慶城。

但凡是對於安慶的地理位置有那麽一點了解都清楚安慶於南京城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麽,可以說只要安慶不失,那麽南京便不用擔心被攻破。

因為寧王根本就不敢在拿下安慶之前盡起大軍殺向南京城,當真那樣做的話,寧王怕是要被斷了後路,生死難料。

所以安慶城對於寧王叛軍而言,那是必須要拿下的,只有拿下了安慶,方才有希望攻破南京城。

此時以寧王為首的一眾叛軍高層遙遙看著前方高大堅固的安慶城,眾人不禁一個個的皺起了眉頭來。

寧王的面色同樣是有些不好看,畢竟安慶城的高大以及堅固帶給寧王極大的沖擊,讓他意識到如果強攻安慶城的話,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