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軍功竟然沒了(第5/6頁)

一名將領開口道:“回大人,半月之前,天降大雪,草原之上大雪覆蓋,寸步難行,原本有意調集人馬南下報復的韃靼人已經錯過了時機,就算是想要南下,也只能等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了。”

楊一清微微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幾分笑意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這樣一來我邊鎮之地還有時間準備。”

說著楊一清回身過來,看了眾人一眼道:“來年那位一統韃靼各部的達延汗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得又將有一場大戰,本督希望諸位將軍回到各自駐地之後能夠提高警惕,勤加操練兵馬,若是能夠立下軍功,本督必然會為諸位向朝廷請功。”

一眾將領齊齊道:“末將等謹遵大人令。”

遊擊將軍李武卻是皺了皺眉頭看著楊一清道:“大人,欽差李大人先前替我們上的請功的奏章,按說早就到了朝廷那裏才是,可是這都多久了,為何朝廷的封賞還遲遲沒有下來?”

一位指揮使聞言點頭道:“還有就是不久前兵部、右軍都督府派來的那些官員一個個的吹毛求疵,非要咱們將斬殺的韃靼人的腦袋拿出來給他們查驗。”

說著那指揮使直接破口大罵道:“我去他娘的韃靼人的腦袋,他們也不想一想,壺裏部、黑河部都被踏平了,這等草原上眾所周知的事情他們視而不見,非要逼著我們拿出韃靼人的腦袋,他們這根本就是想要抹殺將士們拿性命搏來的軍功啊。”

其余的一眾將領聞言皆是面露不虞之色,他們這些邊鎮將領,不說所有人,至少大多數還是有幾分血性的。

涉及到軍功封賞,由不得這些軍中將領不看重。

畢竟軍功也是他們這些邊軍將士立足的根本,若是朝廷隨意抹殺他們的軍功,那麽他們提著腦袋同韃靼人拼命還有什麽意義?

一道道的目光落在楊一清身上,楊一清既是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又是陜西巡撫,在朝中也是有人脈,有關系的。

往常軍功奏上去,朝廷很快就會將封賞批復下來,唯獨這次,都過去這麽久了還沒動靜,這就由不得這些將領心生疑慮了。

楊一清輕笑一聲道:“或許是這次的軍功太大的緣故,朝堂之上諸公須得好生商議才能夠拿出一個封賞的章程出來。因此時間拖的久了些,不過大家大可以放心,大家所立下的軍功,任何人都無法抹殺,否則便是本督也不答應。”

說著楊一清看著眾人道:“別忘了,欽差李大人可是天子近臣,料想如今李大人已經回京,必然會督促朝廷將封賞下發下來。”

聽楊一清這麽說,一眾將領臉上皆是露出興奮以及期待之色。

就如楊一清所說,這次的功勞可是一點都不小,他們之中不少人怕是都能夠憑這次的軍功升上一級。

看著一眾將領各自返回駐地,楊一清的面色卻是漸漸的變得凝重起來。

楊一清可不是這些沒有多少花花腸子的軍中將領,其實從一開始軍功封賞久久沒有消息,楊一清便隱隱意識到了什麽。

果不其然,沒有多久便有朝廷派下來的兵部、五軍都督府的官員查驗軍功,而且在查驗軍功的時候所流露出來的種種異常,楊一清都是看在眼中。

以楊一清的政治素養,楊一清看的分明,朝堂之上怕是有人在針對李桓,所以在李桓奏請的軍功上動起了心思。

李桓乃是天子近臣,得天子看重,雖然說辦了幾起大案,但是卻是缺少真正能夠讓其立足朝堂,並且能夠服眾的功勞。

這一次李桓賑濟災民有功,但是這功勞卻遠遠無法同李桓率領大軍殺入草原,屠滅兩個韃靼人部落的功勞相比。

大明只有軍功方才能夠封侯,上百年來,真正能夠憑借著軍功封侯之人卻是寥寥無幾。

顯然有些人是不可能答應讓李桓這一份軍功坐實的,否則有了軍功在身,李桓在朝堂之上可就有了底氣。

一聲輕嘆,楊一清的目光不禁投向了京師方向。

貓眼巷,李府

書房之中,李桓此時已經換上了一身常服,陪著馮氏用了晚飯,此時正在書房之中歇息。

沒有多大一會兒功夫,就見陳克帶著一身的風雪走進了書房當中。

一旁的曹雨將陳克手中的大氅接過,而陳克上前沖著李桓一禮道:“下官見過大人。”

李桓微微擺了擺手,輕笑道:“坐下說話。”

待到陳克落座,李桓這才道:“讓你在這大冷天冒著風雪跑來見我,卻是本官的不是了。”

陳克聞言忙道:“大人這是哪裏話,您一聲召喚,屬下自當前來。”

示意陳克用茶,李桓神色一正道:“此番召你來,主要是想要問你,本官離開的這些時日,京師之中可有什麽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