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壺裏部願降,饒命啊!(第3/7頁)

以同樣的條件,李桓下令在綏德州招募五千青壯,以抄沒來的田畝、金銀、糧食做為安置這些青壯親屬的條件。

幾乎不到一天的時間,哪怕是經過了幾番篩選,五千青壯便被招募夠了,如果說不是李桓考慮到要給綏德州保持幾分元氣的話,真的放開了招募,別說五千,就算是兩萬人也是輕輕松松的事。

這邊李桓在楊一清的配合之下,大肆清查陜地官員貪墨一事,用這些官員的家產來賑濟災民,同時自當地官員之中遴選出一批還算清廉的官員,以這些官員主持一方政務,總算是穩住了整個陜地的局面。

這一日,綿延萬裏的長城之前出現了一隊人馬,走在最前面的則是一個商隊,商隊足足有數百人之多,為首的一人不是別人,正是湯氏九爺,湯定為。

湯定為這會兒一身的綢緞,看上去非常的富態,嶽不群則是一身的青衫,顯得很是儒雅。

而在他們的身後便是這幾日遴選出來的一些可信之人,其中大半幾乎都是錦衣衛的人,皆是一副家丁打扮。

一輛輛的大車之上裝滿了麻袋,看上去似乎裝滿了各種的貨物一般。

三郎口

早已經被替換了守將的三郎口這會兒守關的把總正恭敬無比的將關口打開,放車隊出關。

這守關的把總不是別人,正是當初從湯夜手下逃得一命的那名伍長石二郎。

石二郎明顯是得了看重,不單單一躍被提拔為把總,更是被委任把守三郎口。

先前石二郎已經得到了消息,甚至被允許隨同大軍一起出關前去尋壺裏部的韃靼人報仇。

目送化妝成湯家之人的商隊離去,石二郎很快就聽到了大隊人馬趕來的動靜。

遠遠望去,黑壓壓一片,赫然是一隊騎兵緩緩而來。

這些騎兵不用說自然就是楊一清所抽調來的三邊精銳。

再加上跟隨李桓而來的京營之中所遴選出來的騎兵,加起來差不多有六千人之多。

這樣一支隊伍看似不多,畢竟相比大明當年每一次出城塞外草原,動輒都是數十萬大軍的規模來,區區幾千人連先鋒都算不上。

可是那也要看對手是什麽級別。

當年動輒出動數十萬大軍,大明的對手是整個草原的霸主,蒙元余孽,可是如今不過是為了區區一個草原部落罷了。

數千大軍出動,那真的是看得起壺裏部了,如果說這麽多的人馬出動都拿不下壺裏部的話,那就要考慮一下,九邊大軍還有幾分戰力了。

騎在戰馬之上,李桓一身的甲胄,看上去可謂是英姿勃發,好似一員少年將領一般。

相比之下,楊一清明顯氣度更顯老成穩重一些,這也沒有辦法,誰讓李桓的年歲在那裏。

楊一清並沒有如李桓一般換了一身甲胄,還是那一身巡撫的官服,同李桓並駕齊驅。

石二郎看著行來的李桓、楊一清以及一眾大軍,當即率領關口百多名守關的士卒上前沖著李桓等人見禮。

李桓看著石二郎,含笑道:“石二郎,留下一部分人守護關口,其余人隨本官一同出兵。”

石二郎聞言頓時眼睛一亮,精神振奮的道:“多謝大人。”

草原之上

雖然說已經進入秋末,草原之上早已經看不到多少綠色,放眼望去,皆是發黃的枯草。

陜地大旱,毗鄰陜地的草原其實也多少受到了影響,至少壺裏部所占據的這一片原本水草豐茂的草場就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以壺裏部原本所蓄養的牲畜,早明顯遭災的情況下,顯然無法再繼續保留這麽多的牛羊、馬匹。

這也是為什麽壺裏部會主動以三千匹良駒同湯氏進行交易的原因之一,否則的話,但凡是能夠養的起這麽多的良駒,壺裏部也不會選擇以良駒交易。

反正注定會有大批的牲畜因為大災而活活餓死,倒不如拿來從湯家手中換取一些生活物資,好讓更多的族人度過這個寒冬。

這要是往年的話,如果壺裏部不能越過長城,劫掠大明的話,他們必然會蒙受巨大的損失和傷害。

但是這一次,在湯家的幫助之下,壺裏部硬生生的劫掠了一萬多石的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再加上先前他們所積累的糧食,省吃儉用一些,至少整個壺裏部上萬人度過這個冬天是沒有什麽問題了。

正因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隨著阿裏哈、索尼特父子帶著壺裏部的勇士押著上萬石的糧食回到部落之中,整個壺裏部都為之沸騰了。

甚至壺裏部為此載歌載舞慶祝了數日,這一股歡騰的氣氛才算是稍稍淡了幾分。

一座偌大的帳篷在許許多多的帳篷當中顯得頗為顯眼,這帳篷正是壺裏部頭人阿裏哈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