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諸子同心十弟可願意展露自身風華與為……(第2/4頁)

直到也趕過來與弟弟敘話的虎圓似笑非笑,輕飄飄一句道破真相:“有你這樣捧著錢來,求著人家賣東西、改船只的皇家級冤大頭,他還用辛辛苦苦去經商嗎?只把全科書院開好了,就穩穩當當名利雙收了。倒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試圖挖皇上墻角,我怕他惱羞成怒直接將你圈在京城嗎?”

要知道,這全科書院的學子們可是絕大部分都在各地官衙求職了。

雖然這些人大多數未經過科舉,不是正經科班出身。

仕途上頗為艱難,可能一輩子都不能立身朝堂,成為三品及以上。但隨著他們對地方的逐漸滲透,卻讓皇權可以直接下達到州縣及以下。

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政策的上通下達,加強了皇上對地方的掌控。

還都身具專長,能切切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每一個,都是皇上急缺的人才,而虎宵這個山長自然也就是為皇上批量培養專精人才之人。

真·重中之重。

挖他等於挖皇上墻角甚至腹心。

勇到讓虎圓只想繞著允禟走三圈,對他高高豎起大拇指,說聲好狗膽。

允禟:!!!

這個時候,還能說他只是愛才心切,忽略了這一點嗎?

雖然事實確實如此。

跟老四有過剃毛剪辮之仇,深深知道他有多小心眼兒的老九不放心,唯恐被秋後算賬。趕緊急匆匆入宮,撲通就跪在了君前,言稱自己不是有心的。

還請皇上大人不計小人過,就算記過也直接打他一頓板子,千萬別把他留在京城,不讓他出海。

雍正微笑,親手將人扶起:“九弟放心,再不會的。寶劍可能因為過於鋒利,有傷人傷己之患,輕易不被動用。可古往今來,皆聽寶劍匣藏,誰又傻到把錢袋子也藏起來呢?”

“從康熙年間你就是朝廷的聚寶盆,裏裏外外之間,不知道給咱們大清賺了多少銀子。不管是西邊的準噶爾,還是南邊的李氏,能這麽順利攻下來都與你強有力的經濟支援分不開。安心安心,自古以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難在哪兒呢?”

自然是難在後續的發展與建設之上。

最基本的百姓吃穿住行,水利、交通等基礎建設與軍事布防,哪一樣背後都是天文數字的銀錢支出。

想做明君那就得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欲練所向披靡的不敗之兵,平時的訓練、兵丁與戰馬、盔甲的養護,日常武器消耗。哪樣不是動輒十萬甚至百萬計?更別說還有疫病防治、人才培養與遴選等等。

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呢,這掙錢地方少,用錢地方多的職位可不好幹。

皇考當年一個體恤臣工,就給國庫借出了好大虧空。

多虧他與莊親王伯密切配合,多方努力,才沒讓這個窟窿越捅越大。就這,他還得了個冷面王的諢號呢。江南官場走一圈,這冷面王還升級成抄家王了。

正因為海貿,才讓以往堪稱貧瘠的沿海各地搖身一變,稅賦直線上升。

有九弟這個眼光獨到的經商奇才,才讓國庫盆滿缽滿,讓籌措糧餉變得輕松而又簡單。

好一番抽絲剝繭的分析之後,雍正才拍了拍他家九弟的肩膀:“但凡這錢袋子不漏,不人在曹營心在漢,這主人家可惜著呢,再舍不得他少賺一兩銀子。”

這簡直就是在明言,但凡他不貪汙、不倒戈,就一輩子不用擔心被藏劍於匣!!!

允禟大樂,再沒想到請罪,還請出個大好消息來。

讓他笑得見牙不見眼,當即跪地,好一番地表忠心。言說但凡皇上不棄,他就一定將海貿事做到底。

雍正微微頷首:“虎威說的對,雖然你不缺銀子,根本不在意這些。但海上風高浪大,一不小心就……好好歹歹的,你這也是為咱們大清掙錢呢。”

“雖人不在戰場,但功勞赫赫,再不該給大清掙來江海般的銀子,自己卻連幾個水花都撈不到。等奉皇阿瑪入土為安後,你再行海貿時,可取每次凈利潤的半成作為你的提成。”

允禟:!!!

再沒想到驚喜接踵而來,還有第二波。

是,他確實不缺銀子。可同樣的,誰還嫌棄銀子咬手呢?半成聽著不多,但基數大呀。上一次,他率船隊出航,一往一返之間就賺了小三百萬兩銀。

半成,那就是小十五萬兩呢,頂一個親王十五年俸銀!

知道老四雖然小心眼,但向來說話算話。允禟也就不推辭,當即磕頭謝恩:“皇上放心,為了自己和大清臣弟一定嘔心瀝血,爭取最大程度上的雙贏。”

嗯。

雍正點頭:“出海的時候要加倍小心,注意好自身安全的同時,也別忘了自己是個大清親王。做生意的同時,也別放松政治上的警惕性。”

允禟:???

有點迷迷糊糊,但雍正一提起李氏之事,他就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