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靈前繼位虎威封王,阿大人初提告老……(第2/4頁)

但冠勇郡王?

自大清建國以來,除了最初的定南王孔有德、義王孫可望跟被先帝爺親自下令剿滅的三藩外,可就再沒有非愛新覺羅氏的滿漢王爵了。一時間門,反對聲四起。皆言冠勇公雖功勞蓋世,但其一門三公顯赫已極,誠不必再行加恩。

連虎威自己都跪了:“皇上能如此愛重,奴才自是萬般感激。可誠如諸位大人所言,咱們鈕祜祿氏一門三公,顯赫已極。誠不必……”

沒等他把遜謝之詞說完,雍正就先擺手:“冠勇郡王不必多言,皇考在世時就曾欲封你為郡王,可阿大人固辭,此事才終未能成,讓皇考一度深以為憾。如今,朕就要為他補上。”

果然,把康熙擡出來之後,反對之聲驟停。

至於鈕祜祿氏一門三公?只肅著臉表示:“鈕祜祿氏雖一門三公,但每一個都是浴血奮戰,為大清立下赫赫之功而來。第一代一等公額亦都位列開國五大臣,戰功之著舉國稱道,百世流芳。著其子孫,傳襲爵位乃是太·祖爺對功臣的嘉許之意。而冠勇郡王與靖遠公之功,諸位也都親眼所見,該沒有什麽疑義吧?”

他這目光環視四周,被注視之人一一低頭。

還是胤俄第一個接話:“沒有沒有,皇上聖明。功則獎,過則罰,如此賞罰分明,才更好激勵人心。哪有因為功臣家世顯赫,便不給應有獎勵的道理?”

“遠的不說,若沒有冠勇郡王當年一槍攮死噶爾丹,皇考必然再有第三征。屆時要勞多少民,傷多少財才能解決了那個心腹大患?不能說沒有冠勇郡王就平不了策妄阿拉布坦,但換個主去,肯定沒有辦法這般幹脆利落。有數的槍炮一響,黃金萬兩,戰事多拖一天,國庫銀子就要多消費一天。無數士兵戰死沙場,億萬百姓飽受戰火侵擾……”

號稱學渣的敦親王口若懸河,細述冠勇郡王這些年的功勞。

誇皇上至誠至孝又肯給禮遇功臣,實在是天下之福,我等之福。有了冠勇郡王這個例子,還愁後來者不能奮勇殺敵恪盡職守嗎?

對對。

武威頭號小迷弟莊親王連連點頭,說敦親王所言極是。

有此佳例,一些自忖爵位已經到頂,再怎麽也是徒勞的鹹魚們也該努力翻身,不再屍位素餐了。

胤俄:???

既然對,你小子又何故捅我刀子呢?!

全大清第一躺平派的敦郡王心中不爽,特想給這不識趣的小子一頓組合拳。可上有老莊親王愛子如命,下……

下這小子長得好看,身手更好看。

他根本就打不過。

無奈何之間門,也只有一個眼刀子飛過去,讓他好自為之。但有他們哥倆一唱一和,也算打開了話匣子,讓更多人參與到贊同的行列來。

於是,新皇尚未登基,對諸皇子的封爵就先下來。冠勇郡王當仁不讓地拔得頭籌,成為其中最受關注的存在。

其父九門提督、議政大臣阿靈阿力辭被拒後,當堂求告老。

滿朝嘩然。

默默為阿大人豎起大拇指,太剛了!當殿叫囂,挑釁新皇?嘖嘖,一朝君子一朝臣,你還當是先帝爺時期,對你萬般看重的時候嗎?

敦親王、莊親王、康親王等當場勸他冷靜,千萬別賭氣。

阿靈阿特別認真地道:“諸位王爺與大人們不必相勸,老夫心意已決。鈕祜祿府一門三公,原就煊赫已極。如今我們父子四人同朝,還個個身居高位,實在有些不合適。”

“皇上懲罰分明,奴才無話可說。只因自己得遇明主,日後天下之才不虞被埋沒。只是,奴才生於康熙九年,算算如今五十有三。雖年不算高,但五十五年頭上曾罹患重病差點撒手人寰。後雖經愛妻調理,恢復大半,可到底傷了根本。求皇上體恤,準奴才告老。”

說著,他還就撩起袍子,沖著胤禛的方向跪了。

在所有人看來,這都是阿大人至忠至誠,為了推拒皇上厚恩而不惜以辭官相要挾。

連他三個好兒子都殷勤相勸。

只有胤禛哭笑不得:姨父這到底是有多迫不及待?

前頭約定好了,塵埃落定後,就放他自由。結果,自己還沒有登基呢,他老人家這就來見縫插針,要求兌現承諾了。

準是不可能準的,至少現在不能準。

胤禛上前,親手把人扶起:“愛卿身體康健,龍精虎猛,何談一個老字?不信咱們倆往這一站,不明就裏的,準以為你更年輕些。”

雖然他生於康熙十七年,算算跟姨父差了八歲之多。

但姨父婚姻和順,子女孝敬。

整日裏無憂無慮的,比實際年齡小了很多。而他呢,自小就生活在勾心鬥角的宮廷之中,在生母和養母之間門做夾心餅幹。

長大之後,奪嫡之爭,更是烽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