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孝名四起如此之時,他再這般可就沒有……(第3/4頁)

他是為絕後患,為了保護自家阿瑪和晴晴小姑爸爸,才如此自我犧牲的好麽?

同情淑謹妹妹什麽的,倒在其次了。

畢竟成者王侯敗者賊,當年廢太子二伯但凡多一點耐心、少一些焦躁倨傲。可能就沒有一廢太子,只有風光即位。

而他若是成了繼位新皇,會怎麽對待自家阿瑪這個曾被他萬分防備的弟弟……

弘暉打了個冷顫,不由想起當初阿瑪背上被他好二伯鞭撻出的道道血痕,越發覺得如今挺好的。

當年阿瑪沒有遵旨登基的決定分外正確。

不僅避免了皇瑪法事後後悔,父子相殘,讓阿瑪變成八叔第二的悲劇。這幾年,他跟自家長子小凱旋一直伺候在皇瑪法身側,被他老人家教導許多。

地位上也越發穩固與超然,至少日後他跟他家凱旋是不用經歷什麽奪嫡之爭了。

胤禛也覺得若能長長久久如此,康熙這個年號就是沿用百年也無妨。

然而,康熙到底年事已高,又數度中風。

就算五十七年巡幸塞外之後一直仔細將養,這身體情況也依然每況愈下。瞧著健康無比,興致來了,甚至還能跑幾圈馬,張兩次弓。

可但有點頭疼腦熱,對他來說就得是好大一番折騰。

康熙六十年年底,他就偶感風寒,結結實實地病了一回。胤禛連著罷朝半個月之久,衣不解帶地伺候著。

甚至建議讓還在攻打李氏與在廣州的諸位皇子們回京面聖。

康熙卻只擺手:“可別別別!當年皇太後薨,十四那小子在大勝前夕被召回,錯過了滔天之功,一直耿耿於懷。如今若再來這麽一次,那小子怕是要活不出來了。”

胤禛失笑:“皇阿瑪萬萬莫出此不吉之言,您真龍天子自有上蒼庇佑,這等小恙肯定能很快痊愈。只是兒子私心想著,大哥他們在外征戰許久,心中也必然掛念您、惦著家中妻小。也許日日遙望京城,盼著能回來瞧瞧呢。”

康熙不說話,只給了他一個‘你這騙小孩的話,也敢拿來騙老子’的鄙視眼神。

等他再度勸說時,卻只道:“當年阿靈阿重病,太醫們都說怕是兇多吉少。朕也想著虎威他們都召回來,全了他們父子之情,也不讓心腹愛臣帶著遺憾上路。結果阿靈阿堅決反對,言若因他一人之故而影響了整個西邊戰局。就算臨終瞧了兒子一眼,他也照樣死不瞑目。”

“那老貨一個臣子都能有如此覺悟,朕身為天子難道還不及他麽?”

“可是……”

“沒有可是!”康熙再度擺手,一臉的堅定堅決:“朕知你孝順,但朕身為大清之君,所思所想自然更在國家大事上。如今對李氏之戰正如火如荼,副將、先鋒跟智囊盡皆驟然離開,萬一對戰事產生不可逆轉的壞處呢?若如此,可就應了阿靈阿那老貨的話,讓朕在九泉之下亦不得安寧了。”

橫豎不管胤禛怎麽勸,雖然老但還沒糊塗的康熙就是不肯召幾位皇子回來。

請積極配合喝藥,全程遵醫囑。

硬生生熬了半月有余,才在鬼門關前又逃得一條老命。

為此,胤禛大喜,又是祭拜天地又是跪謝祖宗的。連著前頭康熙有恙時,他步行往圓丘祈福事。胤禛這個至孝名聲可就在朝野之間傳開了,被康熙在公眾場合大加表揚。

畢竟五十七年時之前,皇上一直大玩平衡之術。雖然四阿哥表現可圈可點,也一直深受皇上信重。

但滿大清都知道,那是個以做賢王為己任的。

根本就未曾起過奪嫡念頭,也素來不摻和那些。只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

驟然之間好大一個皇位砸在頭上,他歡喜之余肯定也萬般忐忑。

愁自己無法順利壓制朝堂與那些個出類拔萃的兄弟們。

戰戰兢兢之間,不敢貿然繼位也是有的。

至於自那以後,皇上兩三度意欲禪讓,也悉數被拒絕?

那就算謀朝篡位的反賊,也得給自己掛塊遮羞布,玩一玩三辭三讓的戲碼。雍親王為了名聲而演一演,也是有的,未必純然孝順。

如今可就不同了!

全權監國了三年多之後,雍親王以其卓絕的能力與鐵血的手段不止一次讓朝臣心悅誠服。

甚至隱隱盼著改天換地,能名正言順地喊他一聲皇上。

如此之時,他再這般可就沒有什麽作秀嫌疑,而是純然孝順了。

這個認知起處,胤禛的賢孝之名迅速在朝野之中傳開。有且有不少心思靈動的書生為其作詩作賦,還有人將他這為孝道數辭皇位,衣不解帶地守著老父親病床前。步行往圓丘給老父親祈福的事兒編成評書,在各大酒樓茶館等人流密集處講說。

用不了多久,雍親王這賢孝之名就越傳越遠,漸漸遍布整個大清。

甚至有人覺得他就是吃了生得晚的虧,否則在二十四孝之中都能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