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始終不移那一刻,老父親的心都提到……(第3/4頁)

虎團那邊都已經對李氏大加斥責,陳兵半島附近了,她的婚事也還沒有個著落。

倒是胤禛沒少借此之名頻繁往來一等公府,蹭他姨母親手所做的飯菜。

以至於他姨父頻頻皺眉,幾度提醒,就差在府門外掛上四阿哥不許入內的大牌子了。讓胤禛好笑之余,心中也是萬分熨貼。

自從他全權監國,成了無名卻有實的皇帝般存在後。

莫說朝臣了,就是兄弟姐妹、妻子兒女在他面前的態度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微妙改變。只有他家姨父姨母,還當他是當年那個為討皇額娘歡心而努力學習廚藝的小外甥般。

一如既往地關心疼愛著。

連姨父舍不得姨母勞累,不願意他老過來蹭飯的表情都一模一樣,未曾有絲毫改變。

每每聽到他這感嘆,虎威都忍不住輕嗤:“何止對你?涉及到讓額娘勞累這種事上,阿瑪向來一視同仁,堅決不給任何人好臉色。”

胤禛笑:“姨父對姨母確實情真意切,這麽多年一直如珠如寶。”

光是看在這一點上,胤禛都願意多給他幾分尊重。

更何況,前頭皇阿瑪在塞外突然重病,倉促間令人傳旨,令禮部尚書準備登基大典讓他登基時。還多虧了姨父幫他指路,掃清了他心頭那點猶豫迷茫。又是虎威弟弟及時報信,才能讓他住處最終的正確決定。

從而贏得了皇阿瑪的絕對信任,雖還未登基。卻以親王身份統領朝綱,成為板上釘釘的下一任皇帝。

兄弟臣服,朝臣拜服。

一步一步,走的紮實又穩重,更難得與皇阿瑪父慈子孝呢!

看出他這心思的虎威笑,覺得不怪坊間傳聞說額娘格外有福啊。原本區區五品包衣佐領家的小庶女,偏趕著宮中德妃娘娘晉升妃位,福及家人。

就給擡成了正經旗人,可以參加選秀。妃子們明爭暗鬥,想借她去惡心姨母德妃時,又誤打誤撞碰著皇上駕臨。靠著與阿瑪同年同日生的巧宗,被當時還是皇貴妃的孝懿皇後做媒,指進了著族大姓的鈕祜祿氏。

還沒等著成婚,他那好三伯就犯了事兒。

他阿瑪承爵,勛貴子弟搖身一變就成了皇上新寵的一等公。額娘自然而然,也跟著魚躍龍門。剛成婚,就成了超品公福晉。

不但四子一女,個個出息,連與她親近的小輩都沒有不好的。

虎頭表哥娶了皇家郡主,年紀輕輕官至領侍衛內大臣。十十那條鹹魚都早早封了親王,鹹的幸福、鹹得快樂。

十三雖然經過了一段至暗時刻,但如今也算峰回路轉,當了多羅貝勒。

最出息的,被先皇後臨終托孤,拜托她好好照顧的四阿哥更是一路青雲直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下任皇帝了。依著他如今對自家額娘者畢恭畢敬、萬般親近的態度,還愁日後?

想想那位奉聖夫人,還只是個區區乳母呢,就被皇上那般看重。他家額娘這個姨母,定然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

淑寧淺笑,心說福氣不福氣的不重要。最要緊的,是預知夢這個金手指啊!

若不是有它,自己一定得秉持著老實低調,別惹事兒的基本原則。

把三從四德刻在骨子裏,上孝敬婆婆,中和妯娌。

一心一意地好生教導孩子們。

才不敢摻合到皇貴妃與自家嫡姐的明爭暗鬥裏呢,更別說約束爺們,插手他站隊事宜了。

就是因為提前知道了答案,不願意再重復那前頭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式的繁盛。舒舒服服地享受大半輩子,臨了臨了卻被秋後算賬。

自己被沒入包衣,兒子們死的死,為奴的為奴,女兒們也都受了不同程度的連累。

就是因為前後對比太過懸殊,才越發顯得夢中慘烈。

讓她逃避無果後只能堅強面對,努力改變。辛辛苦苦數十年,才有了如此成績。只可惜,這般偉大改變,她竟是不能與任何人說起。

只能含笑聽某人跟兒女們一唱一和,爭相說起她的種種福氣。

正說笑著呢,就聽說皇上又打算往塞外避暑了。

嗯對,既然放權,康熙就放得很是徹底。連秋狝與召見蒙古王公這等事,都悉數交給胤禛。

那個信任之深,是胤礽看了會嚎啕大哭,聽說您當年如果對我有這半分,兒子又何必慌慌張張以為自己隨時處在被廢邊緣。所以不得不積極拉攏各方勢力,以求自保的程度。

去年塞外之行就那般兇險,今年依著胤禛的意思就是不去。

無奈康熙嫌棄京中酷熱,非往熱河行宮去避暑納涼,還讓阿靈阿把晴晴也一道帶去。

言說既然京中適齡的八旗子弟都瞧得差不多,也沒找到個合適人選。不妨把範圍擴大些,瞧瞧蒙古草原有沒有俊俏又拎得清的好兒郎。

阿靈阿:……

他當年醋到恨不得將自家好大兒當成撫蒙世子,卻拒絕去想自家女兒瞧上蒙古小王爺,長留在蒙古草原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