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莊王告老為了辭職成功,莊親王可是拖……(第2/5頁)

結果倒好,折子上去了,先是四阿哥一頓挽留。

再上,就直接報到皇上面前。

皇上也言莊親王博果鐸社稷之才也,宜長留朝中輔佐君王。

啪地一下子,就碎了他的含飴弄孫夢。

想想,就讓莊親王牙根癢癢。

當皇上的人麽,就是臉厚心且黑,極會為自己找台階。就算是被問到了當面,康熙也能真誠而笑:“年輕人沖動魯莽,哪有你這老臣沉穩持重,處處妥帖呀?”

若是莊親王還戀棧權力,聞聽這話就得眉開眼笑地行禮,乖乖送上彩虹屁。

跟康熙共譜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但他確實幹夠了呀!

康熙年近古稀,他是已經古稀咯。找到了該頤養天年的歲數,都是為了自家寶貝金兒子有充足的糧草供應,這才勉強出山。

如今目的已經悉數達到,他也該功成身退了。

於是乎,他雖嘿笑,謝過了皇上誇獎。卻沒就坡下驢,表示願意幹下去。而是一臉真誠地道:“就因為皇上厚愛,奴才才越發不能自私,得學著為皇上著想。”

哦?

康熙詫異,倒也一臉的願聞其詳,就看看這老貨還能說出什麽花來。

事實證明,莊親王就是莊親王。

只見他皺著花白的老眉,仔仔細細地與康熙分說:“其實不獨奴才,還有許多老邁不堪的臣子也是一樣。該退的退,該走的走,如此才能將更多年富力強之人提拔上來,讓年輕人有鍛煉機會。”

“否則老寶貝們老一個少一個,青年人卻得不到鍛煉會,也挑不起大梁來。長此以往,可對江山社稷無益。說句不應當的,諸葛亮當年事必躬親,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心自然可敬可佩,可事實上,就因他事必躬親,才讓旁人沒有鍛煉機會。以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啊……”

為了辭職成功,莊親王可是拖了一大批人下水。

還拿蜀漢名相諸葛亮作比。

聽得康熙一愣一愣的,連說再看不出來,咱們莊親王竟也是個頗有文采的。

這話一出,阿大人就有些莫名的危機感。

果不其然,下一息,他家老哥哥就嘿笑出聲,頗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皇上過獎了,奴才哪有那能耐?以往與好兄弟一道喝酒侃山時,聽他說起的。覺得頗有道理,就記了下來,這會兒拿到皇上跟前來班門弄斧。”

阿靈阿氣得牙癢癢,卻也不敢在禦前發作。只憨笑:“酒後吹牛罷了,哪想就被莊親王給記下了呢?讓皇上見笑了……”

康熙揮手:“誒,愛卿莫妄自菲薄。此言角度雖清奇些,但細細想來頗有道理。不愧是能養出冠勇公跟文武三鼎甲之人,咱們阿大人果然不俗。”

阿靈阿忙不叠把自家福晉誇了又誇,言說自己粗鄙,孩子們能這般出息除了皇恩浩蕩、祖宗有靈之外,全賴他們那出類拔萃的額娘雲雲。

那極力維護愛妻的模樣,又被康熙和莊親王兩個聯手笑了一回。

然後話題又重新回到莊親王告老事上。

也是莊親王晚年得子,唯恐自己壽路短不能看著孩子平安長大,甚至重復好兄弟當年事。因為年紀過小不得承爵,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好爵位旁落。

所以跟福晉兩個各種積極鍛煉身體,保養方子不斷。

以至於他雖然古稀之年卻依舊精神矍鑠,耳不聾、眼不花、聲若洪鐘、步履如風。

若非如此,康熙兩父子也不會先後挽留,非讓人家繼續再為朝廷效力。

直到他磨破了嘴皮子也無濟於事,無意間感嘆了一下自己的年齡。才讓康熙嘆道:“也是朕惜才,且瞧著老哥哥你這般健朗而忽略了你的年齡。也罷,咱們老人家嘛,就該懂得退位讓賢的道理。多給年輕人些機會,也讓自己舒舒服服的過兩年松散日子。”

終於成功辭職的莊親王:!!!

忙把求助眼光看向自家好兄弟:怎麽辦,老哥哥我好像無意之中堅定了皇上退位的決心?

這個情景,阿靈阿也著實為難住,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好在經過這麽一番談話之後,皇上好像摒棄了最後那麽一絲絲迷茫,越發堅定。不需要他們兩個再給什麽意見了,只乏了二字就把他們老哥倆給打發了。

讓他能暫時離開漩渦中心,回一等公府找自家福晉尋求安慰。

正跟莊親王福晉喝茶聊天的淑寧詫異,剛要關心幾句,就聽身邊的莊親王福晉笑:“好端端的,怎麽還一臉誰借你谷子還你高粱了似的?”

阿靈阿氣哼哼:“還能有誰,我那要不得的老哥哥唄!”

哈?

淑寧跟莊親王福晉兩個面面相覷,好像聽到了什麽世間不可能之事:“不會吧?這滿京城裏,上到白發蒼蒼,下到活□□,誰不知道莊親王博果鐸與一等公阿靈阿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