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全權監國淑寧跟虎威雙雙錯愕,覺得這……

因著內心的感動與實際身體狀況不允許再行操勞,康熙回京之後就又下令讓禮部尚書準備登基大典,要把皇位傳給四阿哥。

四阿哥極力反對,當著文武大臣們哭出聲:“兒子求皇阿瑪莫再出此言,兒子如今只盼著皇阿瑪在太醫治療下,早日恢復康健,再無心其他。再者說,哪有皇阿瑪健在,卻要兒子登基的道理?萬一有何不妥,沖撞了皇阿瑪可如何是好?”

康熙皺眉,表示自己如今這身體,若想好生將養,就得卸下皇位的重擔。

你小子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繼大統,是朕心中最好的繼位人選。為佐證自己的話,康熙還使人拿出了早就封存好的遺詔,當眾宣讀了一遍。

明確那上頭,早早就寫了雍親王胤禛的名字。

去年太後病重之前,他就已經觀察遍了所有的皇子。發現唯四阿哥兢兢業業、踏實肯幹,將大清的榮辱興衰掛在心頭上。自打當差以來,屢立功勞,諸部皆稱之為能。他還上孝敬父母,下友愛手足,教導子女上也殊為出色……

真·從腦瓜頂誇到腳跟底下。

特別完美地呈現了康熙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性格特點。

直讓其余皇子羨慕嫉妒恨,也讓大臣們有種果然如此的蒼涼。到底,他們還是逃不過一個嚴厲到急眼就抄家的新皇啊!日後怕是都要夾著尾巴做人,再不復這幾年的輕松恣肆咯。

是的。

康熙晚年雖然黨爭不斷,常有人朝為天子寵臣,暮淪落成階下囚。

但因其看重一個仁字,非怒極不牽扯人命。這幾年也略有倦怠,不十分勤政。若不涉及黨爭,大臣們還是比較滋潤的。

且不想換個勤奮又嚴厲的呢。

胤禛有些靦腆地拭了拭淚,恭恭敬敬磕頭,謝過皇阿瑪肯定。也表示再沒有什麽,能比龍體安康更重要。但登基傳位萬萬不可,他這個當兒子的,可以如前次那樣與諸位兄弟們協理政務,等皇阿瑪康復了再還政。

不管康熙怎麽說,他都這麽堅持著。

只願意協理,不肯越俎代庖。

最後康熙也只能暫時按下這個想法,先以調養身體為要,將所有政務都扔給了胤禛。

至於其余皇子協理?

唔,康熙沒說,說了,其余皇子們怕也不敢。

如今可不是以前,皇阿瑪對太子起了嫌隙,其余人等瞧著有機可乘時。也不是太子兩立兩廢後,東宮空虛,所有皇子阿哥都有了機會,拼命表現自己時。

現在皇阿瑪又是傳旨、又是口諭的,想讓老四接過這個重擔,老四都以孝道故堅定卻之。

越這樣,皇阿瑪心裏對他的認可越足,朝臣們對他的評價也就越高。

老四繼位,已經成了早晚的問題。

宛若板上釘釘。

塵埃基本落定的前提下,他們是瘋了、對這個人間厭倦極了,才會跑去跟準新君討嫌。

於是乎,胤禛就變得格外忙碌起來。

每日裏處理如山如海的奏折之余,還得一日至少三次地往昭仁殿請安。幫自家皇阿瑪檢視方藥,伺候他湯藥。

短短月余,人就消瘦了不少。

但他始終無怨無悔,只看著略微好轉些的康熙露出欣慰笑容。

康熙感動之余,自然也少不了頻頻誇贊。千言萬語,都凝聚成一句老四是個好的。

原本,德妃還有些懊惱好大兒這連番抗旨,不肯遵旨而行。見了康熙如此,方知胤禛是個能隱忍又足夠聰明的。

並再次感嘆傻人有傻福。

還好十四是個有自知之明的,當年被自己那般慫恿,也始終未肯點頭參與到奪嫡之爭。否則的話,她們娘倆加在一起,怕都不是老四幾合之敵。

又一次被皇上稱贊生了兩個好兒子後,德妃歡喜之余,還忍不住對小兒子耳提面命:“現在你四哥忙碌不休,你這當弟弟的,好歹多替他分擔些。別整天不言不語,好像事不關己似的。”

要知道不行春風,難得秋雨啊!

你們哥倆原本就不怎麽和睦,全靠那個誤打誤撞的相救之恩與雕玉佩還情才略微親近了些。結果老娘這心才剛剛放下,你小子怎麽不趁熱打鐵,還退回到原位了?

再這麽下去,莫說比不上虎威了,連十三都要後來居上。

十四:???

十三哥打小就愛跟在四哥屁股後頭,額娘您忘了麽?四哥被皇阿瑪賜銀子,都得給十三哥送去一半兒。逢年過節,雍親王府總免不了大車小輛地往十三阿哥府送東西。

那滿滿登登的,都是四哥對十三哥的心意。曾幾何時,讓他表面不屑,內心深深嫉妒。

至於現在?

十四有些悶悶地開口:“我又不是那些個阿諛奉承之輩,瞧著四哥要起來了就巴巴湊過去!我操持好自己那一堆一塊兒,為他省心便就罷了。剩下的……皇阿瑪雖欲傳位,但畢竟還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