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太後大行正清點貨物,決定親自跟船往……(第2/4頁)

十四不跟著亂摻和,他們兄弟不同室操戈,一切就會好辦太多太多。

但為防這家夥惱羞成怒,虎威還是聰明地保持了沉默。只火速收拾了個大包袱出來,趕在十四感動道謝之前交待:“部分這兩年我在這邊收的好玉料子,我親手做的些個首飾、印章等。你幫著帶回去,交給額娘。告訴她跟我阿瑪還有你嫂子,我在這邊挺好的。等徹底收拾了策妄阿拉布坦那個狗小子,就班師回朝一家子團聚。”

十四:!!!

雖不願,但到底還是接下了這個郵差的重任。

臨走臨走的,還反復叮嚀:“好表哥,弟弟策馬疾行爭取快去快回,你也千萬慢著點,謹慎著些。頂好等弟弟回來了,咱們哥倆再一道收拾策旺阿拉布坦那個狗小子。”

對此虎威倒是坦誠得很,言說自己會相機而動。

到底朝廷每日海量軍餉、糧草等消費著,這場仗打的也算曠日持久了。而且機會稍縱即逝,哪能因一人而苦苦等待,以至於錯失良機呢?

兩句話說得十四落寞,只能快馬加鞭,盼著能快去快回。

而在他出發的同時,京城中,康熙正拖著病體,不顧群臣反對,依然住在蒼震門附近。

連皇太後發引那日,也依舊勉強支撐著去寧壽宮親奠。

六十幾歲,頭發花白、身形臒瘦的老人家嚎啕大哭,直讓近侍人員都不忍卒視。到發引的時候,還是諸皇子、近侍人等以時不可誤為由,再四涕請,才勉強把人勸到了一邊。

就這,也沒耽誤康熙悲傷哀悼。

硬是整個臘月都一直住在蒼震門左右的帷幄裏,竟是連過年都在那過的。

聖心如此哀痛,整個京城又哪個敢樂呵?

淑寧跟格佛賀還有虎團媳婦這每日裏三次齊集,舉哀到年二十七除服的,更是累得結結實實睡了兩天。

到年三十兒才勉強緩過點勁兒來。

以至於淑寧搖頭嘆息:“我這身體健朗的都還如此,更何況皇上龍體違和,一直勉強堅持呢?真該勸勸他老人家,死者已矣。活著的人,還是要好生保養身體。到底他一人關乎天下,半點馬虎不得啊!”

阿靈阿搖頭苦笑:“誰說不是呢?可皇上與太後相伴六十幾載,這麽多年從未有過意見相左處。如今慈母驟然離世,他這一時接受不了也是有的。”

就好像他家額娘剛去的時候,整顆心都空了一塊。時隔經年,再路過壽喜堂的時候,他還覺得心頭悵然呢。

這個呀,外人根本勸不了,只能等著皇上漸漸釋然。

不過這個時候,倒是皇子們表現孝心的大好時機。這不那蒼震門左近都快成了大舞台?

大阿哥在,二阿哥也在,三阿哥更恨不得時時處處在皇上身邊。

只有四阿哥雖也日日報到,卻不忘自己本職。

是的。

大阿哥雖然已經放棄了奪嫡夢,但終究不甘心一輩子都做一個光頭阿哥。正趕著太後辭世,皇阿瑪身體違和。於情於理,他這個當長子的都該入宮盡孝。

胤礽則百般涕泣,反復提請。

言說當年皇瑪嬤對自己如何如何疼愛,如今她老人家仙逝。當孫兒的別無他念,只惦著給她老人家穿一回孝,守幾次靈。

許是康熙看他哭得悲切,動了惻隱之心吧?

反正就允了。

於是廢太子跟光頭大阿哥時隔多年再度重逢,再上演爭相孝敬皇父戲碼。讓許多曾歸屬於他們兩個的昔日之臣心中又蠢蠢欲動,有了是個不該有的希冀。

直到正月初三日,皇上自東華門出朝陽門謁大行皇太後梓宮前,行滿月祭禮。

初四日下手詔,言說諸王大臣引類呼朋,紛然聚集,匆遽請安,雲望朕愈,朕感激之外,更無可言。不幸身罹大疾,肢體不能動履……

盡述如今狀況之後,這才不再繼續居住在蒼震門左右帷幄。

跟著忙活了一整個皇太後孝期的廢太子又被禁錮在了鹹安宮,積極表現的大阿哥也回了大阿哥府。

前頭還心旌神蕩了那麽一下下的他們的舊臣們:???

就想哭著說一句:皇上您這樣,不但浪費臣等感情,還容易廢掉臣等性命呀!

阿靈阿則就此機會教育兒子們,讓他們踏踏實實,切不可隨意站隊。不然像那些人一樣,整日裏畏懼惶恐,便官至一品又如何?還不是隨時自誤還要誤人的貨?

自那次事後,都不知道被敲打了多少回的虎圓:……

沉默,羞愧,保證。就再也沒想到,全家最聰明的他會在這個事情上跌跤最慘。

虎宵挑眉,越發覺得自己直接置身事外,一心辦學才是最聰明的決定。

輾轉經年,他的全科書院雖然離名震天下還遠著,但也著實培養了不少專精人才。前頭四表哥往刑部的時候,就從他這裏挑了好幾個專司刑名的人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