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胤禟南下胤俄或為最大贏家(第2/4頁)

這不敢二字聽得胤襈心頭猛跳,忙不叠本宮中跪求,言說自己可承受不起這不敢二字。

然後,康熙又惱了。

特別惆悵的召見諸皇子:“老八就是多疑,總把心思用在無用之地。朕因他病剛好,派人傳話問他想用什麽東西。朕這裏雖什麽都有,但不知什麽適合他,所以不敢送去。結果你們瞧瞧,他竟以說不敢二字懷疑。說承受不起,來門上跪求。無事生非,讓旁人瞧了成何體統?”

諸皇子:……

在心中默默給老八默了一哀,再悄悄羨慕下不在京城的老九、老十四。

然後就七嘴八舌地開始聲討老八,勸他好好的,讓皇阿瑪省點心。

幫他說話是不敢幫他說話的。

畢竟去年四哥先從熱河行宮回來瞧瞧他,就差點被打成了八爺黨。血的教訓就在眼前,誰敢再明知故犯?

老八慘的喲,連阿靈阿都要替他默默掬一把同情淚。

覺得他這會子就像去年被福晉瘋狂約束下的自己,做也是錯,不做也是錯。

怎麽都沒有個對時候。

當然,自家福晉是為了他好,心心念念想著的都是他。所有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他更好地將養身體。

而皇上這……

似乎把老八當成了一只猴,殺給雞們看。好讓他們知道不聽皇命,擅自籌謀的下場。

嘖,明明立一個新的太子,就能名正言順,減少不少紛爭的事兒,可皇上就是遲遲不肯。以至於那些個廢太子黨們還含心懷希冀,以為自家主子還有機會。

這不,小卒子檢討朱天保就冒頭上書請復立胤礽為太子了嗎?

惹得皇上當場震怒,質問他為何違旨上奏。結果那二傻子事到臨頭卻愛惜起了自己這條小命,竟然說是聽他父親說的,他爹命他上奏的。

差點孝死他爹。

康熙著人查明真相之後,直接斬了這個不忠不孝的家夥,也狠狠殺了殺某些人心中的希冀。

再不敢輕易試探,唯恐做了朱天保第二。

皇子們無奈,只好在孝字上大做文章,積極表現自己的與世無爭。只有四阿哥從戶部轉到了刑部,又開始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翻看陳年卷宗。

拿出當年戶部清欠的精神頭來,似要把所有的積案、懸案都一掃而空般。

康熙見了都忍不住皺眉:“勤於公務是好事,但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須知過猶不及呀。朕讓爾等輪值於六部,可不是讓你們去做六部官吏的。而是讓你們都了解六部日程,更好為君分憂、為國效力的。你既有大志,豈不知自己這一身關系如何緊要?”

“諸葛亮事必躬親,生生把自己累死,最後也只是個丞相。何如劉邦知才善用,從區區亭長到君臨天下?”

這要是換了個皇子,或者換在胤禛沒有跟康熙坦露心思之前。

他都得撲通一聲跪下,把自己額頭磕出血來,連說皇阿瑪多慮,兒子不敢。

但如今,胤禛只認認真真傾聽,恭恭敬敬行禮:“兒臣多謝皇阿瑪教誨,是兒子本末倒置。多虧皇阿瑪振聾發聵,及時點醒兒子。才沒讓兒子舍本逐末,將路越走越窄。”

見他如此,康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揮手讓他退下。

胤禛也不怠慢,火速改掉事必躬親恨不得將自己累死的作風。很提拔了幾個可用之才,在刑部搞了一個受他直接領導的小班子。

專門沖那些個疑難積案下手,短短月余就告破了三五起。

連已經打好了主意,絕不摻合這些的刑部尚書都不得不燈寫折子,把四阿哥誇了又誇。

結果,事實證明,破案什麽的都是小兒科。

四阿哥能耐到可以找出律法上的漏洞,詳加推敲,細細地寫成數十頁的超厚折子。請修律法,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

能不能修,修到什麽程度不要緊,光是這個著眼之處,就比其余只知道討好孝順的阿哥們高明了不少。

當然在風險上,也大了不少。

以至於當起居注官,日日陪在皇上身邊,對皇上頗有些了解的虎圓都找機會私下提點他。

示意他別貪功冒進,須知行穩才能致遠。

別忘了八阿哥的前車之鑒。

胤禛從未跟這個弟弟說起過自己的心意,但也知以他聰明,必然是早已洞悉。於是也不瞞著,只道早在往江南之前就已經跟皇阿瑪坦誠過心思。

就這麽一句,便足夠虎圓明白他不能低調,不能藏拙的關鍵所在。

因為從一開始,皇上就不是防備他表面孝順,實際心有覬覦。而是一直以考察的心思,考量四表哥能否撐得住這江山重任。

只能說四表哥這招夠高,膽子夠大。

不過……

虎圓沉吟:“既如此,何妨讓弘暉更出類拔萃些?須知當年明仁宗事啊!”

當年,明仁宗朱高熾是個大胖子,還有消渴症,不良於行。明成祖朱棣更喜歡其同母所生的漢王朱高煦,在立儲的問題上幾度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