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母子過招前無古人值得驕傲,真後無……(第2/4頁)

得,就這麽個稱呼,就讓德妃瞬間無奈又冷靜。

揮帕子的手都有些無力了:“起磕吧。眼見著選秀結束,弘暉福晉的人選也馬上就定下來。那孩子康熙三十六年生,如今都虛十九了,正經老大不小。婚事一旦定下,就該趕緊張羅著大婚了。你這當阿瑪的不說幫兒子張羅著些,怎麽還在這個時候遠行江南?”

胤禛困惑眨眼:“有皇阿瑪指婚,內務府、宗人府操持、福晉掌舵,也用不著我非得留在京城吧!”

德妃:……

想說需不需要是一方面,關鍵是,這個關鍵的時候你真的不能走。

但他們母子感情在那裏,簡單的話卻不方便簡單說。

她只好又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方向去扯,著重往胤禛的安全上說。

然後,她的好大兒又給她跪了:“兒子多謝德額娘掛懷,但兒子身為大清皇子。自小便受皇阿瑪教導,受天下百姓供養。自然也該為大清興旺發達,而獻出自己的力量。十四弟比兒子還小幾歲,都能為了打擊策妄阿拉布坦,揚我大清國威而悍然奔赴前線。兒子這當兄長的,豈能落後太多?”

這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直接說到德妃淚目:“罷罷罷,兒大不由娘。你們一個個的翅膀都硬了,都有自己的想法了。為娘說不動,也管不聽。只是……”

“去年冬日,你們皇阿瑪就被老八氣得不輕。前頭二阿哥又……皇上當年,可是中過風的。你就不怕……”

話沒說完,胤禛便讓她慎言。

皇阿瑪乃是真龍天子,受命於天,自有長生天庇佑。

德妃嘴角微抽,想說秦始皇還把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八個字刻在玉璽上,也沒耽誤他突然間就暴斃在巡遊的路上啊!

歷朝歷代,哪個皇帝不盼著萬歲萬歲萬萬歲?

實際上,如當今這般能在位五十年不止的,不足一巴掌之數。

眼看著臨終末晚,咱們得善於自謀呀!

不然過了這個村,再沒有這個店。再回首,就只能對旁人拱手稱臣了。稱臣不要緊,萬一上位的那個與自己關系不佳,或者幹脆既賢妒能。那就別說賢王,連閑王能不能有命當,都是未知之數了。

身家性命,都寄托在旁人一念之間。

多危險呢?

胤禛:……

懂了,他這位生母應該是嘗試過,也確定了十四就是塊爛泥,且不想上墻。所以這扶持十四上位,讓他做賢王的計劃適時做出調整。

想讓他做皇帝,十四來當賢王了。

被退而求其次的雍親王感覺微妙,但還是閉緊了嘴巴。堅決不跟生母坦誠,也不與她搞交心、玩同盟。

只道皇阿瑪聖旨已下,一切已成定局,德額娘勿復多言。

這話聽在德妃耳朵裏,就有那麽點他玩兒都玩兒了,也已經玩脫了。如今皇上將計就計,他只能打掉牙齒和血吞。

說話算話地往江南,踏踏實實辦差。以期在最短時間之內,幹出最漂亮的業績來,置之死地而後生。

如今康熙年事已高,越發少禦後宮。此番選秀,也只象征性地留了兩個秀女罷了。

便看著兒子面子上,偶爾跟四妃、貴妃用個膳。

便住一兩夜,自然也都是蓋著被子純聊天。說著說著,難免就有些失去防備心的時候。一來二去,德妃對胤禛想要從事的事情也有些了解。

知道那動別人來錢路,甚至別人與別人家眷性命的事兒,不但危險重重,還注定耗日持久。

於是再度審慎地瞧了瞧四周,確定沒有被偷看之虞。

這才以手為筆,蘸茶水為墨。

一字一句地在桌上寫著:無妨,若你不願往,為娘自有法子。縱這麽些年來,你我母子表面瞧著不合。但不管怎麽說,你也到底還是本宮所出。

若十四前腳剛走,後腳本宮便身體違和,皇上自然不會再把你派出去。

等纏綿病榻的我好了,江南之事也該有人接手了。如此,老四你占著孝字,為盡孝道,自然沒有人會也沒有人敢說三道四。

胤禛:!!!

不得不說,這法子雖然不多新巧,但實在好用,還不會惹人懷疑。

但他真不是虛晃一槍,而是確確實實想去江南啊!

想著暫時脫離漩渦之外,幹出切切實實的成績來。以此來跟皇阿瑪證明,他確實有能力扛起大清江山來。

為防生母說到做到,傷己傷兒。

胤禛趕緊起身,也學著她的樣子,蘸水在桌上寫了龍飛鳳舞的萬萬不可四字。

在德妃詫異的目光中,他手上一頓,又寫出此事是予千辛萬苦所求。好不容易才得皇阿瑪同意,德額娘萬萬莫擅自插手,壞我計劃。

德妃錯愕,幹脆一不做二不休。

又快速寫道:那皇位呢?進一步號令天下,退一步永世稱臣。可能因為你跟弘暉、弘旻都頗受聖寵的關系,連個安安穩穩稱臣的機會都未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