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胤禛請旨唔,這確實有些冒險。……(第2/4頁)

胤禛也覺得這個海不能禁。

至於那些個開海之後的小弊端?

勤加整治便是。

而且如虎威折子上所說,宋朝未曾有海禁,也未有倭寇。朱元璋嚴令沿海居民不許與南洋諸國聯絡,嚴重時甚至不許沿海居民下海捕魚。

將沿海居民遷往內陸,不準百姓造兩桅船。

為了禁止海貿,無所不用其及。

可前朝倭寇成患,常有百姓慘遭屠戮,銀錢被洗劫一空。東瀛彈丸之地,竟成了泱泱大國的心腹之患。其中固有前朝**之因,但也有更多沿海百姓生存無以為繼,假扮倭寇行搶掠之事……

一字一句,直看得胤禛膝蓋有些生疼。

畢竟為杜絕沿海居民與鄭氏聯絡,皇瑪法也曾經下過嚴格的禁海令,也令沿海居民往內陸遷移來著。

幾乎照搬了大明所有官制的大清,也犯了幾乎所有大明犯過的錯。

唯獨怕子孫也學朱棣,從地方打到中央。所以,根本就沒給諸王封地,更沒有什麽兵權。悉數留在京城裏,視能力大小為朝廷效力。

所以這個時候,胤禛就不得不懷疑,自家表弟剿滅的那些賊寇裏面,是不是也有因為生計故而落草的。

因此上,他也是特別急切。

恨不得即日成行,立刻到達目的地。

直接將康熙弄愣了:“此事曠日持久,說不定一兩年都無法回轉京城,老四你確定要去?”

他今年可六十有了。

人活七十古來稀,皇帝更是一個極其不利於養生的活計。上下數千年,皇帝數以千計。在位時間超過五十載的,亦不足屈指之數。

就算再如何不肯承認,但康熙心裏也明白。此時此刻,他這身體仿若風中燭火,瞧著好好的,但說不定什麽時候一場大風過來,就直接塵歸塵土歸土了。

若心有皇位的皇子,這個時候說什麽也不會離開他左右。

畢竟老四又不是他同母弟十四,年紀小沒有什麽功勞,在哥哥們面前毫無勝算。只能鋌而走險,撈些軍功來,以期出奇招制勝。

十四:???

有沒有那麽一點點可能,我真的只是想當一個大將軍王呢?跟皇阿瑪兄友弟恭的裕親王伯沒撈著鐵帽子,恭親王常寧家幹脆下一任就直接降級了。

嘖嘖。

可見寵愛不靠譜,只有赫赫功勞才是世襲罔替的唯一可能。

所以他就算是拼,也是拼那個鐵帽子王啊。並沒有出奇招,更沒肖想您屁股底下那把椅子。

可惜,他聽不到這對父子的對話,自然也就不能及時給自己喊一個冤。

倒是胤禛被自家皇阿瑪死死盯著,恨不得透過雙眼,看見他內心般。定定看了好久,才啞著嗓子問:“即便這麽一來,朕可能突然駕崩,臨終之際為了大清安穩固,將皇位傳給身邊可靠皇子,使你與皇位失之交臂,你也仍不改初衷麽?”

唔,這確實有些冒險。

與其小心翼翼地龜縮京城,成為下一個被您吹毛求疵的。何如以退為進,先幹出一番業績來,好生表現下自己的能力呢?

而且……

兒子現在若改了,真的不會成為下一個廢太子或者老八嗎?

胤禛心中飛快閃念,繼而鄭重跪下,滿眼真誠:“皇阿瑪龍體康健,自然能福壽雙全。兒子還等著到六五之齡,熬夠資格參加您的千叟宴呢,您可別出此不祥之語。”

“至於皇位……”

胤禛沉吟許久,才一字一頓地答:“身為皇子,太子兩立兩廢之後儲位懸而未決,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皇子皆有可能。作為您的兒子,兒子說自己自二哥再度被廢後從未動過念頭是假的,您肯定也不信。”

“但是不管未來如何,兒子始終記得幼時,皇額娘曾殷殷教導,讓兒子好生學文習武,為您分憂,為大清盡力。您也曾拉著兒的小手,囑咐兒子跟二哥,要像您跟裕親王伯、恭親王叔一樣兄友弟恭,為了共建大青而齊心協力。”

這話言猶在耳,可轉眼間已經物是人非。

那個曾經被他寄予厚望的太子,被他反復誇獎,深深引以為傲的太子。如今被他連著廢了兩次,嚴嚴地被拘禁在鹹安宮之中。

許是此生都不得再復出。

康熙長嘆:“胤礽那逆子都已經把這話忘到九霄雲外,難為你還記得。”

胤禛唇角輕勾,鄭重言說:“皇阿瑪的每一句教誨,兒子都牢記於心,萬分在意。不然的話,又怎麽會因喜怒不定四字,當朝請旨?”

康熙啞然失笑,搖頭連說你啊你,這麽些年還真是一點都沒變。

“大抵,兒子就是這樣的脾氣,這樣的秉性了吧。”胤禛也笑:“所以看到虎威這封折子後,兒子便也沒想別的。只覺得茲事體大,等閑身份的人過去怕是彈壓不住。”

要麽禁不住金銀攻勢,被拉著同流合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