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胤襈奪爵(第2/4頁)

而且康熙。深恨他染指本該屬於帝王的權利。直言但凡有誰敢為他求情說好話,就立刻斬之。

旁觀了這一切的胤禔嚇得六神無主,也跟著砰砰磕頭認錯。

狠狠給了自己兩個大巴掌:“皇阿瑪,兒子愚鈍,氣量狹窄。只因為胤礽明明比兒子還小,卻獨占皇阿瑪寵愛。不管兒子如何努力,也比不得胤礽在您心中半分,因此上心生嫉妒,以至於為人所稱……”

痛苦哀嚎之間,胤禔也是所見的這些年的心酸委屈。

“本來就有積怨,再加上胤礽這些年行事越發荒誕不經,簡直有辱皇阿瑪英明。所以又嫉又恨之間,見到張明德那妖道後,兒子確實起心動念,想著……”

“但他再如何不濟,也是兒子手足弟兄。所以,兒子再有什麽要不得的想法,也始終沒有付諸行動。而後,太子被廢,兒子親自關押。若真想他死,機會何其多呢?但是兒子沒有,非但沒有,還始終好生照顧於他跟十三弟。”

君子論跡不論心。

不管他心裏是怎麽想的,總歸沒有做出真正傷害胤礽的行動不是嗎?

最多,最多就是笨了點,被人下套而不自知。

而這麽一點,就已經足夠讓康熙龍顏大怒,親自上手給他一頓暴打了。

當日,胤禔就鼻青臉腫地被擡回了直郡王府。

嚇得伊爾根覺羅氏花容失色,趕緊著人請太醫。胤禔卻只拉著她的手笑:“娶妻當娶賢,古人誠不欺我!可惜呀,皇阿瑪千挑萬選給胤礽娶了那麽個好福晉,偏他膚淺只重顏色。以至於放著好好的助力不好好用,落得如今下場。虧得爺愛重福晉,信重福晉,爺到底比他命好!”

如此,才能得福晉指點,懸崖勒馬,沒有錯上加錯。

否則的話……

想想那個讓他不寒而栗的夢,胤禔心裏就好一陣後怕:“從今而後,福晉就是爺的命。”

嗚嗚嗚,沒有福晉提點約束的他,可真的慘極了。

所有雄心壯志都被悉數磋磨,只被關在小小的阿哥府裏,種豬一樣不停生娃。

事到如今,夢裏的一切都已經斑駁。但胤禔卻死死記得他被圈二十六年間生了二十個孩子這一節。

就,越想越苦越恐怖。

伊爾根覺羅氏:???

嚴重懷疑不是太子中邪,是她們家爺中邪了。自從上次醉酒胡言,被她甩了一巴掌之後。這人整個就……就有些……

不同於往常。

不過這改變對她,對全家都好,伊爾根覺羅氏倒也不盼著他恢復正常,再變成未為與太子爭鋒而

不擇手段的樣子。

至此,淑寧才知道,這看似簡單的張明德案裏面竟還藏著如此驚天陰謀。

原來,那鎮國公普奇雖輩分上是胤礽侄子,卻比胤礽還年長幾歲。兩人幼時同在無逸齋,普奇可就沒少被他收拾。後來更是屢被鞭笞,因此而生恨。

所以被順承郡王府長史引薦了張明德之後,他就心生一計。覺皇太子甚惡,想跟順承郡王合夥背刺他。

這個順承郡王呢,跟莊親王、康親王等,都是鐵帽子王之一。

如安親王嶽樂般,手裏掌握著一定的旗權。自從安親王嶽樂被降為郡王,安郡王一系以八阿哥馬首是瞻後,他就是下五旗裏面比較重要的一股力量。

也在皇上積極收攏之列。

誰願意平白把手中權益乖乖奉上呢?

是以,順承郡王雖怕惹火燒身沒有直接從之,卻也沒有向康熙匯報這事。而是順水推舟,家人引薦給了與太子素來不合的直郡王。

果然,直郡王直接告訴他先不要說這個事兒,先把這個人送到他府上,回頭他跟皇上稟報。

私仇,黨爭,甚至涉及到皇權與旗權的較量。

九龍奪嫡之中勢力比較強橫的其中兩龍,竟然生生做了旁人打擊皇權的工具人。弄到手足失和,兄弟反目的程度。

又蠢又毒,怎不讓康熙這個當阿瑪的驚怒?

更讓他反復思忖,認真比較諸皇子。越發覺得余者皆不堪大用,只有自幼被立為皇太子被他親自教導的胤礽更有實力,也更名正言順。

淑寧搖頭嘆息,覺得當皇子可真是太難了。

實力過於強悍,就容易被皇帝老子猜忌排擠。不夠強悍呢,還被嫌棄承托不起江山之重。

夢中雍正靠著不爭即是爭的基本原則,硬是出奇兵制勝。

以至於後續登基許久,都以表現平平,並不如何受皇父重用等等理由編排。連雍正這個年號都被歪派為雍親王得位之正,是他做賊心虛之下的強自狡辯。

各種流言蜚語接踵而來,逼得他不得不寫下大義覺迷錄來自證清白。

結果卻越描越黑,與初衷背道而馳。尤其乾隆上位之後,還急令召回,越發顯得這個書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

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