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力挺(第2/4頁)

“便錯有十分,九阿哥也得先占了七分。四阿哥便略有不妥,誰又忍心怪罪他個驟失慈母的可憐孩子?”

“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宜妃嬌喝:“小烏雅氏你放肆,聖駕面前竟敢這般攀誣皇子。四阿哥都已經快娶福晉的人了,咱們小九才七歲。再有不妥,當兄長的不能好生教導麽?非要行此過激手段,上來就往他發辮上打招呼?他也是上過無逸齋,學過禮的,難道不知道頭發對滿人的重要?”

不知為魯鈍,明知而為就是狠毒。

對手足無半點仁愛之心。

這宜妃,果然伶牙俐齒。句句說在重點之上外,她還妙目一轉,意味深長地瞧了德妃一眼冷笑道:“小烏雅氏也莫口口聲聲說四阿哥失去慈母傷心欲絕之類,咱們德妃娘娘還好好的呢不是?”

挑撥意味可足了,還一箭數雕。

可她聰明,德妃也不是個蠢的呀!

短暫錯愕怔愣後,半點磕絆都沒打,沖上前就給了宜妃個大耳刮子:“郭絡羅氏賤婢,你欺人太甚!大行皇後屍骨未寒,輪得到你說這些個誅心之語?”

“當初本宮位卑,沒有資格撫養四阿哥。他未及滿月便被抱到承乾宮,大行皇後膝下。十幾年悉心教養,十幾年噓寒問暖。便臨終前,娘娘還不忘替四阿哥定下婚事。如此拳拳愛意,怎就不是慈母了?還是說雖養著六公主,卻從未視她為女?”

說完,她就淚眼朦朧地對康熙跪下。

言說這十三年來,自己初心未變。四阿哥一日是大行皇後的兒子,就一輩子是大行皇後的兒子。

四阿哥生日小,說是十三,卻不過十一周歲多罷了。與八歲的九阿哥算算,其實也年長不了多少。錯不過是小哥倆玩鬧,一時失了分寸罷了。唯宜妃小題大作,驚動聖躬,言語間還傷及大行皇後……

打了人都還反手把大帽子給她扣得利利索索。

偏她之後,還有貴妃跟康熙福身:“千錯萬錯都是臣妾的錯,是臣妾初理後宮事,經驗與能力上都遠不如大行皇後。才讓些許小事鬧騰到了禦前,驚擾了皇上。”

宜妃捂著生疼的臉,特別不可置信地嚷了句:“這是小事?小九都成這樣了,還是小事?”

你偏心也該有個限度吧?

這話守著康熙她沒說,但眼神卻明明白白給到了。

貴妃微微勾唇,只心疼皇上。自打二十七年太皇太後薨,皇上就哀毀過度以至於幾度臥床。才略散哀思,又趕著皇後大行。才好些的龍體再度雪上加霜,眼見著天顏都瘠瘦許多。

天可憐見的,才回京城沒兩日,九阿哥就搞出這

等動靜。

宜妃喊冤,她就攤手:“四阿哥親口說了事情始末,九阿哥沒有反駁,這不就是真相麽!宜妃啊,本宮知道你疼兒子,但也得講究個是非曲直。謹防嬌慣太過,讓九阿哥更無心學業啊。”

將事情死死定性在四阿哥雖有錯,但胤禟攜帶學業、不服管教、故意尋釁在前。又因富貴的意義非比尋常故,也算情有可原上。

至於說非國喪不剪辮,四阿哥手段未免過激?

這都不用貴妃等人說了,胤禛自己就哭著跪下:“這確實是胤禛不對,只是當時……當時胤禛傷心太過,只以為富貴活不成了。皇額娘走了,她留給胤禛的這點子念想也被九弟作沒了。所以一時憤怒太過,想給他個教訓,根本沒想過什麽忌諱不忌諱……”

他這麽一哭,康熙便自然而然想起表妹有多疼四兒子,多方方面面為他打算到頭裏,真·至死不忘。

如此慈愛之下,胤禛百般孝順也是有的。

人往往就是這樣,氣頭上呢,什麽傷人的話都能往出禿嚕,完全不顧及後果。若言語能化為利劍,都恨不得把人千刀萬剮。

可一旦有了理解之意,包容也就隨之而來。

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胤禟頑劣該罰,胤禛便再事出有因也不該對弟弟下如此重手。責兩人互相道歉,每人抄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百遍。待大行皇後百日時候,焚化於梓宮前。

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實際上宜妃覺得皇上這心都偏到胳肢窩了!

誰不知道四阿哥極為孝順養母,特別悲傷養母離世。但有點時間,就要恭恭敬敬給養母抄經呢?

這懲罰對於他來說,根本就等於無。

倒是她們娘倆,一個挨了兩巴掌,一個被剃了頭發,卻要道歉又受罰。

聽說要抄百遍地藏菩薩本願經後,小九嗓子都哭啞了。

但皇上扔下這話之後轉身就走,根本就不再給她開口的機會。侍奉康熙多年的宜妃知道,這就是到此為止,不許再有任何人加以反駁的意思。

而且事已至此,她就算再怎麽也於事無補。

煩惱忿恨之間,宜妃把不免把這賬都記在了德妃身上。但有機會,就連本帶利地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