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並行

今年翻過年來, 春耕結束,葉碎金同步進行了兩件大事。

第一個是楊先生上疏重開科舉。

天下未平便要重開科舉,也是為現實情況推動著的。

因科舉未開, 在文治這一塊, 真正核心的官員, 大部分是過去的門客,還有就是征辟而來。

但治理一地,上上下下所需官員光靠征辟根本沒有那麽多人。所以實際上到現在, 葉碎金就和晉帝、(偽)梁帝一樣,打下一片地盤, 不止是收編軍隊, 基本上還會將該地的文官全盤繼承下來。

全面接手之後,再做局部的調整。

當地盤還小人還少的時候,當權者殺伐果決,便政令通暢。

但地盤越來越大, 人越來越多的時候,盤根錯節的官場勢力、地方勢力使得來自文官集團的阻力就越來越大, 滯塞感越來越強。

地盤擴張到如今,已不能只注重武功, 新的統治者需要屬於自己的力量。

當然這第一屆的科舉十分的名不正言不順。因科舉,舉的是天子門生,而現在根本沒有皇帝。

再一個, 正規的科舉不是一場考試, 而是縣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分層考試, 從童生到秀才到舉人到貢士到進士, 是一個階梯式的遞進系統。

只現在形勢要一下子恢復也有點不太現實。

好在晉帝統治這些年, 也開過三次科考, 給葉碎金稍微留了點底子。

故這一次,中原王主持的第一次非正規科舉,凡有功名者,不拘是秀才還是舉人,甚至童生,皆可以報考。

瞧,武人們打來打去,最後治國,還不是要靠讀書人。

與此同時,中原王同步進行的第二件大事,便是點段錦為主將,發兵攻打太原府。

河東道有煤鐵之利,葉碎金饞河東道太久了,終於動手了。

齊王和吳王兩兄弟在大駙馬兵敗後都退回了河東道,這是晉帝起家的大本營。

兩兄弟一南一北對分了河東道,太原府以北,都是齊王的,以南是吳王的。

形勢發展到如今,兩兄弟雖不和睦,倒也不再窩裏鬥。外敵太多,兩兄弟約定好了邊界,背靠著背,彼此還能援把手。

去年中原王攻下山東,他們的另一個兄弟趙王降了,給這兩兄弟發來了勸降書。

二人碰了個頭,吳王感到大勢已去,有降的意思。齊王還想再看看。

要知道,葉碎金不給人第二次機會。最怕的就是這種“再看看”。

倘若關將軍還活著,一定會勸齊王,別看了。

段錦的宅子裏在給他收拾行裝。

如今段錦房中貼身伺候的丫鬟是最晚來的、年紀最小的小梅。

當初回京,已經到了京城附近的縣裏,她突然竄出來死死抱住段錦不放。一念之善,隨手為之,段錦買下了她。

不想這小孩十分得用。

她自從被管家安排到房中伺候,真是處處貼心。

首先一個,又規矩又老實。當然應該是因為她年紀小,還不到有綺念的時候。所以可以放心地用。

然後,伺候段錦的事,她樣樣都拿得起來。

別看針線活實在不怎麽樣,縫個荷包針腳都能忽大忽小的,可拾掇起段錦的身邊事卻十分利落。

段錦要出征,衣服鞋襪、隨身香藥,她準備得樣樣齊全,活像個賢惠的妻子。

段錦都稱贊了她。

小女孩話不多,也不居功,只老老實實地:“都是奴婢該做的。”

能把事情做好,又沒有野心的下人,就是最好的下人。

段錦出征了。

小梅站在門口望著他和親兵們離去。

這不知道是第多少次看著他出征的背影了。

每一次他都能凱旋,除了最後那一次。

其實即便最後將軍身死了,但是仗一樣是打贏了不是嗎?

將軍打仗的本事,是毋庸置疑的。據說是那個女人一手教出來的。

只他出征前一定會去見那個女人,卻從來、從來不會回頭看倚在門邊的她一眼。

丫頭們詫異:“小梅,你哭什麽?”

小梅用袖子抹眼睛:“將軍打仗去,我害怕。”

管家罵她:“趕緊洗臉去,不吉利,呸。”

中原王的第一次科舉三月份放出消息,七月份在京城舉行。

如今葉碎金的領地,最南端是荊州,抵著楚國。四個月的時間足夠將消息傳至各州各縣各鄉。再給眾人上路來京城的時間。

簡化版的科舉分兩場,直接就會試和殿試。

參試資格是童生以上。

短短幾個月之內,大量的讀書人匯集在了京城。京城又仿佛瞬間恢復了往昔的繁華。

但這純是百姓的視角。

從上層視角來看,完全不一樣了。

楊先生嘆息。

葉碎金問:“怎麽了?”

楊先生把他統計出來的數據給了葉碎金。

為統計這些數據,他還從蔣引蚨那邊借調了人手。這等事,蔣引蚨的人做起來,真是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