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四爺不熬夜(103)

◎清世宗談公路◎

笑著, 鬧著,好像日子一眨眼就過了。小孩長成大人, 而大人則漸漸年邁。

雍正十三年, 五十八歲的蕭靖戴著新作的老花眼鏡,捧起一本書,頓時覺得眼前的景象清晰很多, 奏折上的“恭請聖安”頓時順眼了。眼鏡在清朝不算跨時代的發明,原本就已經有了嘛!四爺本身也是一個眼鏡控,甚至會換一個時辰就換一幅眼鏡來佩戴!

現在皇上佩戴眼鏡, 對鏡框的要求只有三點——

輕便的, 不重的,摔到地上不容易碎。

原先內務府呈過玳瑁和象牙做的鏡框,雖然又輕又漂亮, 但被皇上狠狠地發火, 說不許用這等動物制品。匠人們改進許久,終於研發出來純鈦框架和塑料框架的眼鏡。

“鈦礦是承德那邊偶然發現的,也是運氣。本來我想著,能做出來塑料框架的眼鏡就很不錯了。”蕭靖跟張嫣講起,“今年夏天好像越來越熱了,咱們開車去承德避暑,不騎馬了。”

張嫣興致勃勃地說:“我記得要把墨鏡捎帶上!”

墨鏡是皇上帶起來的風潮, 主要是蕭靖怕曬出來眼紋(其實老了誰都長紋)。在超大的眼鏡框上面鑲嵌茶色的鏡片,瞅著別提多稀奇了。旁人不太懂,但跟著皇上照做就是了。

前朝和後宮很快掀起一陣墨鏡風。

只是張嫣有點不理解,她用手比劃了一下:“為什麽墨鏡特別大?比老花鏡的要大那麽多?”皇上畫的墨鏡設計圖太誇張了, 一下子把大半張臉都擋住。

“鏡片大了, 就顯得臉小嘛!”蕭靖很有心得, 他把墨鏡架在鼻梁上面,擡起略顯圓潤的下巴,“你看我最近是不是臉小了?”

小張很認真

地看了三秒鐘,實話實說:“我看您總說壓力大,結果又胖了不少。”

蕭靖:“……”

這個天真的是沒法聊下去了。

和大的東西一對比,視覺上確實是容易顯小。張嫣看懂了“大墨鏡顯小”的道理,她當即給自己配了好幾副墨鏡。她比皇上年輕幾歲,視力好得很,沒有老花眼和近視,能很清晰看到一百米以外的東西。

她閑暇時叮囑茉雅奇和小燈泡:“一定要注意用眼,莫要像皇上那樣把眼睛看壞了,如今離不了眼鏡。”

戴眼鏡是四爺年輕的時候就有的習慣,康熙爺還給兒子賞賜過眼鏡。四爺幼時大抵學習十分有功,不乏挑燈夜戰,長久以往,視力漸漸下滑。

“額娘,我都知道的,夜裏從不看書。”茉雅奇乖乖地應了。

“不是不讓你們夜讀,只是要注意休息,而且夜間看書的光線要保證足夠。”張嫣摸了摸女兒的手,對於要考科舉的寒門子弟來說,這句話仿佛是“何不食肉糜”。但是皇帝的兒女又不用考狀元,生活作息該怎麽健康怎麽來。

小燈泡若有所思:“我聽聞好多地方通了電網,皇上專門在各地開設圖書館。不僅有藏書,還有電燈,讓學子在館內讀書。”

圖書館是打破知識壟斷的一種方法,在大清供養一個讀書人還是很費錢的。官辦的圖書館藏書頗豐,不僅有四書五經,還有皇家貢獻出來的許多古籍的印刷版本。

誰家的藏書有皇帝家裏的多?

就算是大戶人家,也不敢拍著胸口說自己家的庫藏堪比皇室。更何況清朝以弓馬建天下,好些八旗老爺的老祖宗都是在草原上混著的,哪裏有多少文書古籍傳承!

康熙爺好學,宮中收藏了大量著作,更不乏前明時候的藏書。等到蕭靖當家的時候,他是更加開明的人,下令讓圖書館內不僅有前朝的、當代的著作,更有許多洋人寫的書,關於航海的、天文的、算數的,真是應有盡有。

源源不斷的書籍被印刷出來,被收納在各地的圖書館內。圖書館裏面通了電線,點著電燈,讀書的光線真是好極了,比點蠟燭看書不知道好上多少。而且最妙的是,皇上允許讀書人在館內抄書、借書,成千上萬窮苦的讀書人都感念皇上的仁德。

“承德那邊也建了圖書館。”小燈泡品出來一些意思,“等到皇阿瑪到承德避暑,恐怕當地的讀書人都要在行宮附近大呼萬歲。”

張嫣膽子很大地說:“別人誇的一兩句好,那都是虛的,不足以驕傲。有許多事情,功在千秋,百年後依舊有益處,那才是真正的好事!”

建圖書館只是蕭靖的初步計劃,用以培養民間學習的風氣。如果他告訴清朝人,後世的全國小孩都去上學,學費和雜費全部由國家負擔,恐怕別人都當他是發燒燒壞了腦子!

“先把圖書館做好,做大。”蕭靖曾經自言自語,“九年義務教育,恐怕是我孫子、曾孫那一代能做到的事情。”

==

皇上去承德避暑坐的旅途,計劃坐的是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