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番外:大清出海記4

◎英國2◎

對於在外的遊子來說, 鄉愁可能不是摸不到的“海上升明月”,而是一個即將能吃到嘴裏、散發著糧食香氣、蓬松柔軟的包子。

一想到家鄉的肉汁飽滿的大包子, 有留學生的鼻子忍不住發酸了。

負責買菜做飯的青年叫李福, 他吸了吸鼻子,略帶嫌棄地說:“英吉利的黑面包太難吃了,還不如俺家裏的雜糧饅頭好吃呢。每逢過節的時候, 我娘定要蒸上兩屜包子,再包一大鍋餃子……”

不過旋即他又說:“英吉利國的肉價便宜,好多人都吃牛肉, 跑船的也愛吃牛肉。唉, 英吉利國的國情跟我們大清不一樣,他們都不種水稻,自然不需要耕牛。”

想在大清隔三岔五就吃一次牛肉?

這恐怕是蒙古王公才有的待遇!因為蒙古人也不用耕地, 他們世代放牧的!

中國歷朝歷代禁殺耕牛, 牛肉絕對不是大清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到了英國,只要是還過得不錯的普通家庭,每周能吃上一次牛肉還是不難的。

連農戶都能偶爾吃一頓烤牛肉來打牙祭!

一群中國留學生嫌英吉利本土的烤牛肉做法太過粗糙,他們把牛肉細細剁餡、以香料調味,做成包子、餃子、餛飩、肉燒餅一類的吃食,這樣的吃法更加精細,能保存下更多肥潤的肉汁。

揉好的面團放在壁爐旁邊發酵, 很快蓬松成如雲朵一樣的一團。剁碎的牛肉泥加入洋蔥和胡椒碎末,能使得臭烘烘的膻味大量減少。留學生們當中還有人會泡蔥姜水,有小夥子端著泡好的蔥姜水,高聲道:“蔥姜水加進去肉餡裏頭, 蒸熟的包子湯汁可多了!”

留學做飯, 是增進感情的一種很好的團建活動。

鄒長生不擅長做包子, 他是福建人,在家時沒搗鼓過這一味兒。他在同學們之間幫忙打下手,一會兒刷蒸籠,一會兒添柴火,雙手是一直都沒有停下。在包子被放入蒸屜之後,眾人在等待食物成熟之際,聊起報紙上的另外一則新聞:“……這份《晨郵報》的頭版新聞是:有議員提議派軍隊登陸美洲大陸,民眾對此呼聲很高。那個傻子把美洲描繪得成一個遍地黃金的地方,想要鼓動英吉利國政府對美洲殖民。”

“唉。”

在座的同學忍不住發出嘆息,為美洲本土人的命運感到悲傷。

不出國,不知道天地之大。在大清的時候,在眾人認知裏面最遠的地方不過是北方的蒙古和羅刹國,或者是海上的馬六甲諸島。等一群年輕人來到歐洲之後,他們才知道天大地大,遠方有法蘭西、英吉利等諸多小國,這些小國企圖占據海的另一頭,那是比大清全國加起來還要遼闊的大陸領土——

美洲大陸!

“英吉利人狼子野心,他們把美洲看成一塊大肥肉,指不定他們把大清也看成是一塊大肥肉。”鄒長生皺起眉頭,“美洲沒有穩固的政權,姑且能算是無主之地,尚且可以爭一爭。但是印度孟買一帶皆有土著貴族之流,英吉利人強行占據地盤,又逼迫當地人種植阿片,實在是罪惡滔天,利欲熏心!”

“是啊。”有同學回應道,“所以皇上才叫我們出來打探消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被人蒙著眼睛,當瞎子當聾子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

如今的英國人已經盤算著攻下遠方的美洲大陸,大清本土好多人還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有留學生講出自己的一個發現:“我看英吉利時常對外宣戰,卻不見國庫空虛,實在是太奇怪了。我觀察數日,發現英吉利政府對外舉債籌錢,向百姓兜售國債。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英吉利人在打下來的領地上面大搞生意,做生意也能掙錢!”

銀行、外貿,這是目前的大清並不算十分發達的兩個行業。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皇上和朝廷幾乎沒有對外舉債(艱難時期就是賣官賣爵位),連朝廷和皇室老兒都要跟老百姓借債來過日子,那日子得過得多磕磣啊!是要被全國老百姓笑掉大牙的!

至於經商一道……好多老古董都覺得商賈是賤業,有頭有臉的大人都不去幹這一行。但是人家英吉利國在印度開了一家“東印度貿易公司”,錢沒少賺,聽說背後還有皇室在指點。

有學生搭話:“我看這兩樣都得學,英吉利能做成,咱們大清指不定也能做成。”

眾人沉默了一瞬,皆在思考國債、外貿二策在大清國內的可行性。如果國債在國內興盛起來,皇上能從民間籌集經費,則不必再擔憂無錢征討準噶爾,也不必再擔憂北方的羅刹人。

在康熙年間,先帝曾允許朝廷以每位五百兩白銀的價格售賣九品官員的官職。聖祖爺難道不知道賣官丟臉嗎?他老人家難道不知道花錢買官的,極大可能是屍位素餐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