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朱厚照做好人(27)

◎明武宗新增的錦衣衛畫家◎

文徵明打死都想不到, 自己一個文科生/藝術生的料子,居然混成了錦衣衛?

他在簽下京城火柴廠的畫師一職之後, 才知道廠長原來是萬歲的一個馬甲號。萬歲年幼臉嫩, 看起來十五六歲的模樣,起初被他一口一個“小兄弟”地喊。

得知真相的文徵明真想一拳打死自己,人家是皇帝, 你有資格喊人家做兄弟嗎!

蕭靖沒太介意,別人喊他小兄弟的事情。他一揮手,順帶把文徵明塞進去編制工作, 將他算作是錦衣衛總旗。

錦衣衛總旗, 正七品官職。

錦衣衛是一個大項目,其實除了真正查探消息的錦衣衛,有小部分錦衣衛並不擅長武力, 甚至不用過來上班。有一部分明朝關系戶進入錦衣衛體系, 是為了領工資的虛職,所謂的“恩蔭寄祿無常員”。孝宗皇帝把畫家呂紀塞進去錦衣衛行列,使其掛上一個“錦衣衛指揮使”虛職。

對於先帝的做法,當時真正掌權的錦衣衛指揮使牟斌並沒有意見。

明朝畫院沒有編制,再牛逼的宮廷畫家也只能掛靠到別的部門,以此獲得俸祿和福利。畫家掛靠在錦衣衛部門,大概從宣宗皇帝朱瞻基開的先例。畫家謝環曾被明宣宗授予錦衣衛千戶一職, 畫家吳偉曾被明憲宗授予錦衣鎮撫一職。

所以萬歲要把擅長作畫的文徵明塞進來錦衣衛,老文光會拿筆不會拿刀,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對這類人司空見慣,他這個部門主管領導沒有意見。

文徵明起初有些擔憂, 自己會不會對錦衣衛和萬歲的名聲造成不良影響。事實告訴他, 他想多了, 錦衣衛裏面的文科生、藝術生真不少,甚至還有工科生(軍匠),是他少見多怪。

誰說錦衣衛就一定穿著帥氣的飛魚服,在被人家屋頂飛來飛去、打來打去的?

這是刻板印象!

文徵明考科舉屢次不中,如今他獲得官職,雖然是掛靠的是武官行列,但這也算是一件好事情。他托人把妻子和三個兒子請來京城,打算在北京長期發展,做一個京漂。

同時,他給朋友唐寅修書一封。

【兄弟啊,我最近找到一個發達的好項目,第一時間就想到你。我們這裏待遇很好,在北京包住,工資月結,年底還有獎金!我家有三個男孩子,東家答應我了,說讓我家大兒進去北京國子監讀書。要知道,全天下只有兩家國子監,一家在北京,一家在南京。這可是名校啊,學位有多難得啊……】

數月之後,收到信的唐寅:???

朋友喊他一起去搞大項目,莫不是叫人騙了吧?

“在京城能有宅子住,還能叫孩子去國子監?天上哪裏會掉餡餅?”唐寅丟掉信紙,一臉“我不信”的神色,“肯定是騙人的,徵明這次肯定被人騙慘了!”

眼見朋友被人騙大了,怎麽能袖手旁觀呢?

唐寅這會兒沒老婆沒孩子,除了幾位好友以外,一無牽掛。他重新撿起來文徵明的信,見朋友說人在京城,便打算沖去京城救人。

啊,這是類似那種“我的朋友被騙去傳銷,我一定要拉他回來”的炙熱友情!

唐伯虎背起行囊,離開了自己的桃花庵。他一路往京城而去,隨著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他察覺到百姓身上的衣裳越來越好。他原來並沒有放在心上,國都的人穿得比小鄉鎮的好,這多正常啊。

然而,他很快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出城郊遊的公子哥們瞧著是個鮮亮人,膝蓋、手臂、甚至胳膊上卻劃開了巴掌大的口子。這些人騎馬踏青,褲腿、袖口邊都磨得起毛了。

“真怪啊。”唐寅在一個城郊的茶攤上坐了下來,他指著遠處遊玩的年輕人,專門問賣茶的老翁,“伯伯可知這些裝扮是為何?”

老翁劃開了盒子裏的最後一根火柴,點著火,見有客人上門,正要重新燒開水。他身邊的小孫孫蹦蹦跳跳的,討要火柴盒來玩。

小男孩眼巴巴地說:“祖父,火柴用完了,我要這個盒子!”

老人看向唐寅,友善地笑了一下,他叮囑孫兒:“你給客人裝一碟茴香豆,等把豆子上了,我把火柴盒給你。”

唐寅想要心中好奇,他見茴香豆被小孩端上來,並沒有推辭。這麽一碟豆子攏共才值五六文錢,他要是能打聽到好多消息,值了。

“客人,那些少爺們的這一身,叫做牛仔裝,說是紀念開國皇帝的衣裳。陛下當年吃過許多苦頭,衣裳破了,照穿……”

老頭一邊說著,聽得唐寅是津津有味。小孩從老人手裏拿過火柴盒,又從兜裏掏出來兩個小空盒,跑到唐寅面前炫耀:“客人你是從外地來的吧?你玩沒玩過火柴盒?我已經有三個盒啦,這個是武松的、這個是魯智深,這個是李逵。唉,我想要一個及時雨的,可惜及時雨的火柴好難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