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李治不頭疼(61)

◎唐高宗讓江夏王去隴右道◎

旺兒和招兒扯回來的幾大匹棉布, 正存在江夏王妃那裏。

江夏王李景恒不理解,但是只要有一絲希望, 他都願意照辦。他當即吩咐丫鬟剪下一塊棉布, 充作是小娃娃的繈褓。幸而夏天的氣溫很高,不怕孩子著涼。

接著才是尿布、小衣裳、床單等物……小娃娃換好衣裳,哭聲神奇地變小了一些。再塗上太醫開的清涼藥油, 一身紅疹到入夜便消了。

“好了,真的好了!”

江夏王李景恒一直沒錯開眼,兒子的變化他看在眼裏。他喜極而泣, 要留聖人和賢妃在府中吃飯。他讓人殺羊殺雞, 賢妃急中生智,救他的孩子一命,便是王府的大恩人。

蕭靖再三交代:“這個孩子穿不得絲衣, 不能碰用蠶絲做的東西。比如有些人吃不得桃子會出疹, 有些人聞了花粉會出疹……這個孩子是碰了蠶絲會出疹,連蠶絲被都蓋不得。”

“多謝賢妃娘娘,臣明白了。”

李景恒摸著兩個女兒拿回家的棉布,心中十分激動,當真是祖宗保佑。要不是他家姑娘弄了點布,她們兄弟得活生生熬死!

當日,江夏王收到聖人的口諭, 說讓他下個月前往隴右道赴任。河西走廊一帶民風彪悍,得益於老江夏王李道宗是威名赫赫的大將軍,李景恒借著父親的威勢,應當能鎮住這個地方。

張嫣說:“堂兄莫以為這是一門苦差事, 隴右道的氣候最適合種棉花。那裏的土地遼闊, 人工亦比長安便宜。當地的棉花發展成規模, 將是一條富民之路。再往西的胡人多有養羊,羊毛亦能紡線織布,你家哥兒冬日穿羊毛衣裳會暖和的。”

李景恒感激涕零:“臣明白,聖人最是寬仁慈愛。”

他不上心不行啊,因為他家兒子要穿純棉制品,連帶府裏所有人都需要換幾身新的棉衣。聖人說羊毛能制衣,他也想試一試。

旺兒和招兒頭一回種的棉花不多,僅有六十幾斤棉布。這麽幾匹料子頂多夠給小娃娃裁幾身小衣裳。再弄一條小被子,堪堪扯半米小床褥。

然後就沒了……

那該怎麽辦呢?

李景恒腆著臉,問兩個女兒把棉籽要來。他立即派了可靠的家仆快馬趕過去隴右道,買地種棉花,再雇傭佃戶進行播種。現在是夏天,聖人說棉花的生長需要三到四個月,他們大概能趕在秋天的時候再收獲一輪棉花,足夠給全家大小穿衣。

至於麻布……王府的世子能穿棉布,自然是不穿麻布的。

麻布是窮人的衣物,質地非常粗糙,容易磨紅小兒的肌膚。若是讓人知道江夏王府的世子穿不得絲綢,只能穿麻布。說不定有些人會胡亂編排:王府世子是窮鬼托生的,奴仆的身子王爺命!

自魏晉以來,高昌等西域諸國有產少量白疊布(棉布別稱,棉花又稱白疊子),販賣到長安的價格非常高昂。李景恒讓人到長安各大商行買百疊布,摸起來還行,但是不如兩個女兒在學校做的棉布柔軟細膩。

蕭靖:廢話,我可是點亮了科技樹的(偽)男人。手搓棉線和機制棉線完全不能比,所以做出來的布業自然不能比。

江夏王府不但收白疊布,更是要種白疊子。為了種白疊子,一家人千裏迢迢跑去隴右道。

收到消息的貴族都嘲笑他們一家瘋了!

但是李景恒毫不在意別人的風言風語,有什麽能比孩子的性命更重要呢。他對外說:我家哥兒嬌貴,非得用白疊布才好。絲綢算什麽,孩子穿了難受。

好一個堪比豌豆公主的大唐“豌豆小世子”!

論嬌貴,沒有人比這個孩子更嬌貴了。

蠶絲過敏的小娃娃,終於有機會活下來。

江夏王妃知道兒子能保住,有好多人的功勞,她感激不已。她聽聞女兒學校裏的小女郎和小郎君都幫忙織布,才能趕在短時間內將棉花制成棉布。

她跟兩個女兒說:“是該好好請你的同學和老師來吃酒席,娘給你弟弟的滿月宴多留兩桌,讓他們來玩耍。”

“旺兒和招兒都去問問,你們同學喜歡吃什麽,隨便點菜。老師那一桌安排在娘的院子裏,娘幫你照顧好。”

“再另起一桌,請聖人和賢妃娘娘。賢妃生有二子一女,代王、潞王和安定公主需要算上。”

得益於胡桌和胡凳的興起,唐朝的聚會開始從分餐制到圍餐制過渡。小孩貪玩愛說話,江夏王妃特意讓孩子們都坐在一桌。一張方桌的四周擺上幾條長胡凳,三四個孩子共坐一凳。不過此時的圍餐制與後世又有區別,餐食依舊是一人一份,而不是一桌人同吃一盤菜。

兩個姑娘回到學校,拿著一個小本本,分頭去問同學們愛吃什麽。旺兒給蕭靖發請帖,很高興地說:“老師,我請你去吃我家小弟弟的酒席。老師喜歡吃什麽?雞子、魚膾還是烤肉?鹹的還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