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李治不頭疼(29)

◎武婕妤的長姐攜子女來長安◎

武順帶著一兒一女, 好不容易到達長安。

“阿娘,這裏街上好多人啊!”

“阿娘, 我想要那個, 那個——”

五歲的賀蘭敏月看到有賣報的小童,指著人家裝報紙的大挎包,好奇地瞧著。她和哥哥賀蘭敏之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兩個小孩笑得前仰後合。

相比起孩子們的好心情,武順的心情並不如意。

原因很簡單,她的錢在旅途上花得差不多了。

旁人都說長安居不易, 衣食住行樣樣都比別的地方花費高昂。長安的確是熱鬧繁華, 落戶的居民不乏有富豪,貴族府邸的院墻真高,隱隱能聽得有小娘子們笑鬧的聲音。

一墻之隔, 恍如天塹。高墻外的窮困之人有很多, 連許多當官的都得住出租屋呢。

這就是長安,一個真實的長安。

武順背著包袱,下了商隊的馬車。她一手牽著兒子賀蘭敏之,一手牽著女兒賀蘭敏月,站在街頭有一瞬間恍惚。她想要聯系在皇宮裏當寵妃的二妹妹,好讓妹妹給她搞點錢和房子。

但是皇宮的守衛很森嚴,巡視皇城的金吾衛個個生得人高馬大。光是一群帶刀的官爺打馬路過, 足夠嚇得人心肝顫。

武順剛好遇到他們在巡邏,趕緊牽著兒女,在路邊避讓。她的眼神微微收斂,她說自己是應國公的嫡長女, 口說無憑, 誰信啊?萬一二妹妹眼神不好, 認不出她呢?

姐妹幾人分別已經有十幾年了。

耶耶在世的時候,並沒有弄什麽信物之類的。當妹妹的不一定能認出姐姐的相貌,但是當娘的一定會牢牢記住兒女的模樣。

武順退而求其次,想要找到母親楊氏。

她見路面有很多賣賣報紙的小童,應當是對長安熟門熟路的本地人。她忍著肉疼,咬牙花了五文錢買一份報紙,順便問:“這位小哥,請問你知道應國公夫人住在哪裏嗎?我是她的長女,姓武,回來認親的……”

“應國公夫人?”小哥撓了撓頭,他琢磨著好像有點熟悉,“應國公夫人……不就是東家夫人的娘家嘛!”

郭孝慎娶了武家三囡,又長年累月奉養丈母娘,在坊間是出了名的孝順女婿。只要是聽說過的人,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

若非他是商人,說不定能舉孝廉,混個官職玩玩。

賣報的小子在前頭帶路,把武順一家三口帶到郭家的書坊。武順旁敲側擊打聽清楚,心裏又是一番羨慕,原來大名鼎鼎的《大唐周報》由她的三妹夫在長安售賣,一看就很能掙錢。

話說三囡結婚的時候,曾給她寄了一封信,講了大概。她見妹妹嫁給商人,嗤笑一聲,瞧不起人,連回信都沒有捎過去長安。

誰知道人家現在過著好日子,反而她成了寡婦。

“阿娘,我餓,我餓。”

“阿娘,我想吃古樓子,我走不動了。”

“等會兒見到你們三姨父,問他要,他肯定會請你們吃喝的。”武順給倆娃一人賞了一個暴栗,“走快點,好趕上中午吃飯呢。”

郭孝慎在書坊看報紙,沒想到外頭說有美貌婦人帶著兩個孩子來找。他心中一驚,他可沒有在外面幹壞事,為什麽有人找上門來?

別是看到他發財,想要訛詐他的吧?

他心情不悅,臉上卻不顯,掛上商人職業的微笑。外頭招呼的小夥計給三人倒了茶水,這一家三口看到他過來,眼中居然泛著淚花!

郭孝慎:果然是碰瓷的!

八歲的賀蘭敏之跑過來,像是小旋風似的抓著他的手,抓得都紅了。小孩大聲地幹嚎:“三姨父,我好餓,我要吃肉,吃烤羊肉——”

見哥哥跑出去,賀蘭敏月坐在武順的懷裏,跟著哭得慘兮兮的:“三姨父,我餓,我要吃甜糕,還要穿長安的漂亮衣服!”

郭孝慎:吃,吃屁啊!

不對,為什麽這兩個小崽子喊我三姨父?

武順拿帕子半遮臉,頭戴白絹花,是一番秀氣的美麗。她見書坊所有人都看著他們,不覺得難堪,落淚道:“三妹夫,妾身姓武,是阿娘的女兒。女兒不孝,多年未能盡孝於阿娘膝下,我對不住阿娘啊……”

郭孝慎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就是三囡說的,早年嫁出去的武家大姐姐?哭得跟唱戲似的,怎麽如此做作?

他曾經埋怨丈母娘不公平,老人家把武娘娘生得那麽美,三囡的容貌卻比二姨子差上幾分。

現在他不怨了。

因為他發現大姨子是個坑,人不但沒有三囡年輕懂事,而且還沒有腦子。

“有話好好說,莫哭,莫哭。”他還沒有子嗣,實在是不會哄孩子,“某帶你們去找阿婆(外婆),阿婆那裏有肉吃,有玩的。”

“真的?”

賀蘭敏之的哭聲頓時收了,他回到母親的懷裏,說要快快去找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