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李治不頭疼(26)

◎唐高宗的哥哥推薦杏仁粥◎

比起北地的戰事和皇帝家的後院, 其實尋常百姓更關心自己的生活。

第一期《大唐周報》寫了什麽?

沒看過,不知道, 不感興趣。

陳婆婆是長安萬年縣的一位市民。

她平日裏以賣杏仁粥為生, 全靠支起一個攤子、一口砂鍋,從年輕婦人熬成白發老嫗。她是北周大象二年生的人,經歷了北周的滅亡、隋朝的興衰, 又親眼見證大唐的建立。

要問她哪個時候過得最好?

“現在的日子好呢,這幾年有飯吃,沒打仗了。”

陳婆婆笑起來的時候, 滿臉都是褶子和雀斑。

好多年前, 各路英雄爭鬥,害得長安兵荒馬亂。陳婆婆在那個時候失去唯一一個兒子,她家兒媳說回河南道的娘家看看, 卻一去不再復返, 連音信都不再有。

不知道她是死在半路,或是被賊人掠去。還是嫌陳家窮,男人死了要改嫁?

老太婆倒是希望兒媳是改嫁了,別遇到那些腌臜事情。

幸好兒媳臨走前,沒把小孫子帶走。

陳婆婆用布條把孫子綁在身前,生怕有人把她的孫子搶走。亂世的時候,她聽說過有人是吃小孩, 吃慣了嘴,變成專吃小孩的魔鬼。

小孩子的肉多嫩啊!

她藏了半袋米在床底,用米粥把孫子喂大。聖人結束了亂世,長安終於再次爆發出生機, 現在她的孫子已經二十歲, 是該娶媳婦的年紀。

只可惜陳家不富裕, 陳狗子長那麽大,連說親的都沒有。

“不急,我家狗子好著呢,以後會遇到好姑娘的。”

“祖母,不提這事了,我去搗杏仁了。”

陳狗子有力氣,他負責采買、清洗、把杏仁搗爛成顆粒,這樣煮粥才好入口,能濃稠如奶酪。陳婆婆負責熬粥,她把鬢邊的白發綰到頭巾裏,防止讓頭發掉落到食物當中。做吃食這一行最講究這一點,即使東西做得再好吃,若裏面有頭發,食客必定大倒胃口。

她很認真地圍著鍋灶燒火,緩緩地攪動著勺子,防止米粥糊鍋。她家賣的杏仁粥加入梗米和糖,口感香醇甜糯,不僅好吃,還是一道藥膳。

誰家小娃娃咳嗽不愛吃藥,定會纏著耶耶和阿娘,來她的攤子吃上一碗杏仁粥。杏仁降氣祛痰、止咳平喘之效,吃過的娃兒沒有不說好的。

以前有一個穿著富貴的小胖子很愛吃杏仁粥,每次出手非常大方,給的賞錢很多,陳婆婆特別喜歡這樣的客人。後來小胖子長成大胖子,走三步喘一步,人不怎麽來了。

陳婆婆心想,貴人吃的美味多了,定是看不上她家的粥了。

雖然陳婆婆家的杏仁粥做得順滑香甜,但是除了咳嗽的小娃娃,旁人吃得不算多。杏仁粥是寒食節的特色食品,跟粽子在端午節的地位差不多。

誰見過有小吃店是單賣粽子成為百萬富翁的?

恐怕很少。

除非過節,平時吃粽子的人比吃油條/包子/饅頭的少。

同理可得,陳婆婆賣杏仁粥的銷量並不高。

杏仁不耐放,潮了會很難吃。梗米也一樣,新米跟陳米熬粥完全不是一個味兒。這樣一合計,因成本所限,賣杏仁粥的生意只能掙個溫飽。

而且這種收支略有盈余的狀況,終於在一次杏仁發黴的情況中,被打破了。陳狗子在搗杏仁的時候,發現裝杏仁的壇子不知何時被磕開一條裂縫,杏仁受潮,表面長出來一層灰白色的黴。

這裏可是足足二十斤杏仁,花了五百文買來的,是熬一個月杏仁粥的量!

“祖母,這些杏仁不能用了,這可怎麽辦啊?”

“杏仁不能用……做完這幾日的量,之後便把這個攤子關門罷了。”

陳婆婆擦了擦眼睛,背過身去,不讓淚水落到杏仁粥裏。熬好的粥是甜的,她的心裏卻好苦。

她撐了那麽多年,突然間覺得好累,撐不下去了。

她招呼陳狗子出攤,打算好好幹完這幾日,便放棄罷了。

誰知她出攤,被一群身著絲綢衣裳的年輕男女圍住了。他們大約有十幾個人,眼神比燭火還亮,看得老太婆瘆得慌。

“你,你們有事情嗎?”陳婆婆捂著心口問。

“有事。”為首的郎君拱了拱手,有禮貌地問,“請問你是陳婆嗎?這裏是不是賣陳婆杏仁粥?”

“是啊,我就是陳婆。”不過杏仁粥大概賣不了幾天了。

陳婆婆把後面的話咽下去,她對杏仁粥的感情最深,她又何曾願意讓攤子倒閉呢。

陳婆是陳婆婆年輕時候的稱呼,陳婆杏仁粥便是攤子的名號。老太婆見這群公子小姐手裏都拿著一沓紙,看見她像看見金子似的。

這群人真奇怪啊。

沒等陳婆婆猶豫太多,這群年輕人一聲招呼,把她這兒的座位全占滿了。有人手慢一步占不到座的,竟然留下家仆,讓仆人幫忙買杏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