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

“長城公主大病,吳王疑慮便在王府內四處搜尋,終於發現巫蠱之物。

此物經查來自駙馬王實,有蕭玉娡墻上血書為證。得知此事後,天子震怒,下令封鎖建康本地各城搜捕元兇,無天子口諭,不得出城……”

太極殿內,公鴨嗓子的宮人正在宣讀詔書,跪坐於地的朝臣們都極力壓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亦是不敢東張西望。

劉益守居然提前回建康!這回真踏馬出大事了!

巫蠱之禍?

呵呵,誰信誰傻子!

但這是不是空穴來風呢?

如果覺得現在沒什麽事情發生無所謂的人,還是早點回家抱孩子吧,免得待在中樞哪天被人暗算了都後知後覺。

這一類的遊戲從來都是“潛規則”掛帥,能在太極殿內商議國事的人沒有傻子,很快便都明白了劉益守到底想做什麽。

王實到底是不是想謀反,家裏到底是不是私藏了那麽多兵器?會不會無聊到對吳王府行巫蠱之事呢?

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這件事肯定是被人栽贓陷害了。

然而,王實是不是真的無辜呢?為什麽倒黴的人是他而不是別人呢?

建康中樞每個朝臣都明白王實為什麽會倒黴,一點也不覺得他有什麽無辜的。

如今劉益守要查“巫蠱之禍”,他是真的想查誰下蠱麽?

用腳趾頭想都覺得不可能啊!

劉益守回建康,只是要將自己的意志放大,讓每個肉食者都明白:反對他在洛陽營建新都,就等於反對他將來謀朝篡位。

如此一來,這些人就是劉益守的死敵。這種情況沒什麽好說的,絕對有一個殺一個!

散朝後中樞朝臣們都被請出台城,各回各家不許在台城內辦公。

隨後建康開始進入宵禁模式,不僅台城四門緊閉,就連建康外城都有不少巡邏的禁軍士卒。

三日後,奉命移防的常德水軍被調入建康,替換值守外城的禁軍,接管了建康外城防禦。

與此同時,負責稽查走私,隸屬於尚書府的那一支準軍事部隊,開始挨家挨戶的搜查建康城內的大戶人家,並且有人因為卷入“巫蠱之禍”,從家中被帶走關進大理寺。

某些細心的明眼人發現,這些人都是當初上書反對劉益守在洛陽營建新都的人,劉益守貌似是在公開打擊異己。

不過話說回來,被卷入巫蠱之亂,跟營建新都完全是兩碼事。誰能說劉益守這是在公報私仇呢?

你要真沒有問題,被大理寺查一查,難道做不到“清者自清”?

無關的人不會理會這種無聊的問題,心虛的人亦是不敢親自下場試驗。

……

“主公的雷霆手段,確實妙極了。不殺一人,將那些人抓了又放,又實實在在的震懾了人心,震懾了宵小。”

吳王府的書房裏,陳元康撫掌大笑。劉益守這招“查巫蠱”,反其道而行之。聲勢鬧得驚天動地,也抓了不少人,但最後卻沒有實質性的“戰果”。

大張旗鼓的作樣子要把建康的反對勢力殺得血流成河,最後確實抓了不少嫌疑犯,但經過大理寺的“審查”後,都無罪釋放。這樣的事情表面上看,確實顯得劉益守很“無能”。

不無能不行,這巫蠱都是自導自演,強行栽贓那不是貽笑大方嘛。

如果處理一下反對派都需要費這麽大勁,那只能說明劉益守的掌控力非常不足,反而會助長某些人的野心與氣焰。

而換個角度看,手段從來都是為了目的服務的,如果再看看劉益守最終的目的是什麽,那麽就能察覺到這種虛虛實實的手段,非常巧妙,堪稱無韻之離騷。

借著子虛烏有的“巫蠱之禍”,劉益守在建康預演了一次“控場”,並且實實在在的做到了“搜捕而不破壞”。將來他若是要取而代之,只需要在這次控場的基礎上改善方案就行了。

這次成功的“試點”,已經試出了梁國的水溫。他劉某人改朝換代的時機,就差那臨門一腳了。

而對巫蠱之禍“相關人員”的搜捕,既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作為吳王的威嚴,以及對中樞和建康內外的掌控,也沒有對政治結構造成實質性的破壞。

更沒有給外界造成一種劉益守喜怒無常,動不動就喜歡在都城大範圍殺人的錯覺。

有點像絕世劍客在眾人面前一劍斬落葉,不但顯示出自己高超的劍術,讓心懷不軌的人不敢動彈,而且沒有見血傷人,沒有引起不必要的仇恨。

“反對營建新都的人,未必真是反對禪代的。很多人不過是舍不得建康的壇壇罐罐罷了。把這些人,跟那些死硬派們區分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你們已經把該處理的人都處理了,如果我再找借口殺一批人,那就是畫蛇添足了。”